第35章 (35)[第1页/共5页]
种类出世穷将来际。三世划一十方通达。名无尽行 随机随感现种类身。尽将来际化复作化。三世下释以是也。以知三世空寂故。得穷将来际。以达十方无碍故。能现种类身。若时若处现化不断。故云无尽也 五离痴乱行
如是圆融。能成十方诸佛轨则。名善法行 如上所现。无碍妙用。故云圆融。一一皆能合佛如来利生轨则。故名善法 十实在施
一一皆是清净无漏。一真有为。性本然故。名实在施 依真起用。用不离体。体即真如无漏清净一真法界。此法界体本具如是无方妙用。故云本然。以即体故。名为实在。此之十行。皆是证真菩萨自利利他无碍安闲圆融妙行。一一皆破微细无明。显佛智德。垂垂美满。有此十番智断服从。念念与萨婆若呼应。华严云。此菩萨行与法界虚空等。以用诸佛不思议妙行故。故此十行圆融无碍。即一论十。十不离一。故此最后即云一一皆是清净真如性本然故 第五十回向位十。一救护统统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依真如理体。起无碍智用。成绩奥妙四无碍解。能遍十方善说法故。名善慧地。此地证得智安闲真如。谓若证得此真如已。四无碍解得安闲故。谓法义词乐说也。谓此四种以智为体。名智安闲。断利他门中不欲行障。修习力波罗蜜增上 十法云地二。一标指
如是乃至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一一尘中现十方界。现尘现界不相留碍。名无著行 着谓住着。即留碍也。一尘现十方。是现界。不坏一尘相。是现尘。天下微尘各不相妨。此即大小安闲。由此菩萨住不思议摆脱。故得此用 八尊敬行
统统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真智独一。故曰同。俗智不同。故曰异。真俗两智。行相互违。合令呼应。非同非异。故云所不能至。极其殊胜。更无胜者。故云难胜。此地证得类无不同真如。谓此真如。非如眼等是有别类故。断下乘涅槃障。修习禅波罗蜜增胜 六现前地
阿难。是善男人。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 余处所说。加行属内凡。未证圣性故。今经从干慧地来便名圣位。何但加行。故此特云妙圆加行 二正辨加行四。一暖位
又以己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 前以佛觉用为己心。即果辨因也。今以己心成佛所履。即因合果也。虽因果相合。未亡二相。故云若依。如在山顶足有所履。将显法界无所别离。故云非依。如身处虚空也。下有微碍喻若依也。存二相故。二相便是障入初地无明也。此约离障以显 三忍位
真根既成。十方众生皆我赋性。性圆成绩不失众生。名随顺等观统统众生回向 初句蹑前也。十方下正显统统众生皆我心性。心性无外摄无不周。我之赋性既美满成绩。众生皆尔。故云不失。此得同体大悲。是故然也 八真如相回向
自发觉他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 自发故。无明不能拒智。觉他故。有情不能违化。障不能拒。物不能违。二利既兼。故无嗔恨 四无尽行
精真发明。地如佛地。名至统统处回向 精真发明智显也。地如佛地理现也。智冥理体无二无别。智遍理遍名至统统处 五无尽功德藏回向
七明十地分十
真得所如。十方无碍。名无缚摆脱回向 初句摄前。十方无碍者。既能即法离相。则不为表情诸法所系。故云无缚。以无缚故安闲无碍。故云摆脱。此摆脱相赋性亦离。故皆无也 十法界无量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