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34)[第2页/共5页]
构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 十身具足。故曰构成。出因显果。故云出胎。堪任继嗣绍隆佛法。名法王子 十灌顶住
阿难。是善男人。以真便利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 便利空也。十心假也。一心中也。圆融妙慧名真便利。由此妙慧发前十信。以此十心本是一性所具功德。由妙慧发。令一一心皆具十心。十用无碍。一多相即。唯是一心。心即秘藏。今于此藏开辟闪现。以不住法即住此中。名发心住 二治地住
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风俗通一夺目。唯以夺目进趣真净。名精进心 圆妙净智。无二边之杂。无妄图之伪。故云纯真。现用安闲。故云发化。乃能融通风俗。独一精真。以真精智进真净行。故名精进 四慧心
禁戒成绩。则于天下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可。无相负累。亦于天下不还旧债 三缘若断。三因不生。故于人间不相詶报。皆由持戒成绩故尔 二获多神用
阿难。是善男人。欲爱干枯 持戒清净。阔别贪淫。故名初干。即断烦恼障也。干义有二。一欲尽故曰干。二但慧故曰干。今即初义根境不偶 由三昧力。返流全一。破所知也
住戒安闲。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戒根圆净。过累不拘。故云安闲。以此为足游履十界。妙用现前随欲好处。故名愿心 三十住十。一发心住
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 此标也。即用此干慧中智。合中事理。明智俱中。故名中中。又离统统二边相故。双照二谛无不实在。又此中智。念念接踵而进上位。故云中中流入。言流入者。显无服从任运而进也。以证中道。天然流入萨婆若海。此则更增一番智断服从。故云圆妙开敷。此即于干慧心。增明观智觉得便利。得入十信
十方国土皎然清净。比方琉璃内悬宝月 此叙证本相也。国土融真。圆明表现。故如琉璃内悬宝月。清净者空义。琉璃宝月空假中也。故圆觉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乃至一天下多天下清净等
面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 统统种智自利利他相用闪现。名为面貌。无缘慈悲。名之为心。故观经云。佛心者大慈悲是。此菩萨分得其用。名之为同 七不退住
定光发明。明性深切。唯进无退。名不退心 寂定慧光相互明发。于理于行唯深唯进。故云不退 七护法心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 比丘四重。尼复加四。谓触八覆随。故云八弃。梵云波罗夷。此云弃。谓犯此者。永弃佛法边外。如同死尸大海不受。故名为弃。入大乘道而先学小者。十轮经说。若不先学小乘。即学大乘。无有是处。乃至云。有力饮河池。讵能吞大海。是故统统菩萨。皆先学三乘。唯不究竟证于小耳 二明好处二。一远多过累
心肠涉知。俱得了然。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 法界心肠即前一心。妙行能涉。妙智能知。明智行三安闲圆融。不以二边之所住着。名无留碍。此真修行。名修行住 四生贵住
当观淫欲如同毒蛇如见怨贼 毒蛇怨贼。能杀生身。不损法体。淫欲能损法身慧命。真修行者必须永断。涅槃经说。菩萨观爱有九种过患。一如债不足。二如罗刹女妇。三如妙华茎有毒蛇。四如恶食性所不便而强食之。五如淫女。六如摩楼迦子。七如疮中息肉。八如暴风。九如彗星。下文云。十方如来。色目行淫同名欲火。菩萨观欲如避火坑 二教行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