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登皇位朱棣赏功臣 念情义纪纲救同窗[第3页/共4页]
即位大典的当日夜里,朱棣拖着怠倦的身材,来到了喈凤宫。朱橚迎上前来,欢畅地说道:“四哥,五儿在此等待四哥多时了。”朱棣眼中泛着泪光,快步走上前去,将朱橚的手拉起来讲道:“五儿,你刻苦了。”朱橚笑笑说道:“不苦,有四哥相救,建文何如不了我。”朱棣打量着朱橚,感慨道:“多年不见,你竟清癯成这般模样,还说不苦,明平常朝,四哥便复你周王之位,让你归藩。”朱橚说道:“谢四哥,五儿此生只愿在藩国与一家人相伴相守,便此生足矣。”朱棣笑笑拍着朱橚的肩,“必然如你所愿,四哥会常召你来京师的。”朱橚欣喜地点着头,“四哥本日即位,我们快奉告母妃。”
靖难之时,纪纲便是朱棣的亲兵,纪纲勤谨奉养,且与朱棣同生共死,因此本日非常受朱棣的宠任,封赏功臣之时,朱棣特地将纪纲安排在了锦衣卫。大明的锦衣卫可谓是天子的耳目,专为天子刺探官民隐私之事,锦衣卫的最高长官——锦衣卫批示使,必须是朱棣信赖之人,朱棣才放心。纪纲被朱棣挑中担此重担,自是万分欢愉,可位高权重的他,此时却想着处理一件事情,那便是救他的同窗高贤宁。
遵循大明祖制,天子每日都要常朝,因为奉天殿被焚毁,朱棣常朝的地点便改在奉天门,本日是即位后的朱棣第一次常朝,百官都早早来到了奉天门等待,并不时地看着大殿上那金丝楠木的镀金龙椅,他们不晓得这大明的新仆人本平常朝会是一番如何的景象。
高贤宁见纪纲来到天牢,站起家来。纪纲翻开铁锁,疾步走到高贤宁身边,说道:“贤弟,还记得你我同窗之谊,当年我家中变故,还是你与我些财帛,助我到北平寻亲。现在我实不忍你沦为阶下之囚、刀下之鬼。当今陛下文韬武略,定为治国圣君,刚好他赏识你的才学,欲加官于你,不如你领了陛下之命,他日你我共享繁华如何?”高贤宁看了看纪纲,说道:“你的美意我心领了。可我食朝庭俸禄多年,怎能负义投降?若降了那篡位的燕贼,岂不屈辱了先生对我的教诲?不要再说了,你我多年至好,我的脾气,你最体味。”纪纲的确体味高贤宁此人,他晓得高贤宁如此一说便是宁死不降了,因而纪纲说道:“既如此,纪纲也不能健忘你我多年情分,更不能健忘昔日你助我之谊,纪纲尽尽力保你性命。”说完纪纲便转成分开了。
高贤宁曾经与铁铉一同守济南,现在朱棣即位为帝,高贤宁已被关押于刑部天牢当中。纪纲当年家中变故,高贤宁曾帮助过他,现在见高贤宁身陷囹圄,纪纲天然生出体味救之意。这日,纪纲来到奉天殿,待上报了官民隐私之过后,高贤宁说道:“陛下,当年我们攻打济南之时,陛下曾经叮咛过,今后,要留下高贤宁的性命。”朱棣略作思考,说道:“高贤宁,就是写《周公辅成王论》的那位高贤宁?朕记得他是你的同窗。”纪纲忙点头,“恰是,陛下当年还夸奖那《周公辅成王论》文笔非常,写信之人真乃才子。高贤宁现在还在天牢当中呢。”朱棣点着头说道:“高贤宁很有才学,你与那高贤宁是同窗,你去奉告他,朕赏其才学,欲加官于他。”纪纲踌躇道:“陛下,高贤宁此人道情不适合为官,不如放高贤宁回籍,以彰显陛下刻薄仁爱。”朱棣摇点头,“如此才调之人,不为朕所用,岂不成惜?你去奉告他,朕定不会虐待了他。”纪纲只好领命去劝说高贤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