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登皇位朱棣赏功臣 念情义纪纲救同窗[第2页/共4页]
朱棣说完转头看了看马煜,接着说道:“马煜为人刚正朴重且靖难有功,特封为司礼监掌印寺人。”马煜疾步走到朱棣身前,跪倒在地,伸谢皇恩。
纪纲向朱棣禀报了高贤宁不降一事,朱棣一声嘲笑,“他定是骂朕是燕贼,说朕篡位。”纪纲上前两步,“陛下,高贤宁并无对陛下不满之言,只是说食朝廷俸禄多年,不成负义。陛下何不饶他一命,成全了陛下惜才宽和的隽誉?”朱棣思考了一会,长叹了一口气,“高贤宁偶然令,只是如此良才不得为朕所用,可惜了。朕恭敬此人才学与时令,也好,让他回籍吧。”纪纲大喜,谢过朱棣后便跑到天牢开释了高贤宁。
诛杀了方孝孺十族,可朱棣却找不到了能草拟即位圣旨的合适人选。毕竟才惊世人,又能名震天下的人是非常难找的。朱棣单独坐在桌前愁闷着,正在此时,道衍款款走来,见朱棣如有所思,愁眉不展,道衍施了一礼,问道:“殿下但是为草诏一事烦忧?”“恰是。”道衍一笑,“贫僧向殿下保举一人,此人乃我有明以来才学第一人,其才调堪比西汉相如、盛唐太白。纵使没有方孝孺,殿下若得此人草诏,也可令天下臣服。”朱棣仓猝站起家来,“先生所说是何人?”道衍答道:“我大明第一才子解缙。”朱棣的笑容立即消逝,近前两步,“先生是说那自幼颖敏,七岁便能述文,现在已名满天下的大才子解缙?”道衍点点头,“恰是。解缙乃是洪武二十一年的进士,曾向太祖天子上封事万言,解缙批驳太祖,言‘国初至今,将二十载,无几时稳定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太祖见体味缙所上之书,不但不怒,反而大赞其才,太祖命解缙回籍,定于十年后再用。解缙归乡八年,太祖驾崩,解缙便入京奔丧,一些朝臣便以‘违旨’之名弹劾解缙,建文便将解缙贬为河州卫吏,幸得礼部侍郎董伦所荐,解缙才留在了翰林院,做了个小小七品待诏。建文主政这些年,解缙身怀大才却并不得志,现在得知新皇令他草拟圣旨,定会欣然应允。”朱棣大笑着拍拍额头,“对呀,本王怎的把这大明第一才子忘了?三保,快去传令解缙草诏。”
即位大典的当日夜里,朱棣拖着怠倦的身材,来到了喈凤宫。朱橚迎上前来,欢畅地说道:“四哥,五儿在此等待四哥多时了。”朱棣眼中泛着泪光,快步走上前去,将朱橚的手拉起来讲道:“五儿,你刻苦了。”朱橚笑笑说道:“不苦,有四哥相救,建文何如不了我。”朱棣打量着朱橚,感慨道:“多年不见,你竟清癯成这般模样,还说不苦,明平常朝,四哥便复你周王之位,让你归藩。”朱橚说道:“谢四哥,五儿此生只愿在藩国与一家人相伴相守,便此生足矣。”朱棣笑笑拍着朱橚的肩,“必然如你所愿,四哥会常召你来京师的。”朱橚欣喜地点着头,“四哥本日即位,我们快奉告母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