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细耳人的条例(民6:1-21)如何体现分别为圣的原则?[第2页/共3页]
耶稣在打仗麻风病人、死人时,并没有被不洁所感染(可1:41,5:41),反而以生命的大无能净了别人。祂的纯洁并非是被动地阔别肮脏,而是主动地克服灭亡与罪过。信徒的别离为圣是以在新约中有了新的内涵:不但要“离开罪过”,更要“进入基督的重生生命”(罗6:4)。
2. 别离为圣的完整性
3. 违规的严峻结果
倘若拿细耳人不测感染不洁(比方打仗死尸),条例规定他们必须剃发,并重新开端离俗期(民6:9 - 12)。这一严格的要求表白,别离为圣的身份不容随便违背,外在的标记必须与内涵的纯洁相婚配。新约也警示信徒不成“徒受神的恩情”(林后6:1),如果糊口与信奉摆脱,就如同“剃去头发的拿细耳人”,丧失了见证的权益。
拿细耳人的条例(民数记6:1 - 21)如何表现别离为圣的原则
拿细耳人的第三条条例是“不成靠近死尸,乃至父母或兄弟姊妹死的时候,也不成因他们使本身不干净”(民6:6 - 7)。这一规定看似不近情面,实则侧重夸大了纯洁的至高职位。
拿细耳人的条例通过不准葡萄成品、不成剃发、阔别死尸这三个方面,从身材、身份以及生命这三个维度,实在实际了“别离为圣”的原则。这些条例不但是旧约期间以色列人的信奉实际,更是预表了新约中基督的全然奉献以及信徒的成圣之路。在当今期间,基督徒固然不再受律法的束缚,但仍然蒙召“离开卑贱的事,作贵重的器皿,成为纯洁,符合主用”(提后2:21)。通过师法基督、顺服圣灵,信徒能够在这个天下中揭示出别离为圣的生命,见证神的光荣。
长发使得拿细耳人在人群中极易被辨认,成为了一种“活的见证”。这类外在的别离为圣,时候提示着别人:神的子民该当在表面上与天下有所辨别。在新约中,彼得号令信徒“在外邦人中,该当操行端方,叫他们……因瞥见你们的好行动,便在鉴察的日子归光荣给神”(彼前2:12),这与拿细耳人的见证原则是分歧的。
1. 葡萄成品的意味意义
拿细耳人条例固然属于旧约律法的范围,但其核心原则在新约中获得了进一步的深化与成全:
拿细耳人不能因为亲情而放弃纯洁,这并非是对家庭任务的否定,而是夸大对神的委身应置于首位。耶稣也曾说过:“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太10:37),这与拿细耳人条例所表现的优先挨次相照应。真正的别离为圣要求信徒在面对抵触时,果断地挑选神的门路。
禁食葡萄成品与旧约中的其他禁食条例(如赎罪日的禁食,利16:29)有所分歧,它并非是长久的自我禁止,而是一种耐久的糊口体例。这类持续的节制要求拿细耳人在平常糊口中不竭地停止“情意更新”(罗12:2),将对感官满足的寻求,转向对神的专注。在新约中,保罗劝戒信徒“不要醉酒,酒能令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弗5:18),这与拿细耳人禁酒背后所包含的属灵原则相符合——摆脱精神的情欲,寻求圣灵的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