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前一盏灯[第1页/共3页]
真如长老虔诚地念诵着《大孔雀王神咒经》,武林山麓清幽的殿宇满盈着佛法的慈悲和泛博,但陈操之还是有点怕展开眼——
灵隐寺开庙门三十年,信众渐多,香火转旺,但如许俊美的少年香客还是第一次见到。
————————————————
……
真如长老也松了一口气,笑道:“十年前理公大师就说过,陈施主根骨不凡,有诸天神佛护佑,能逢凶化吉、罹难呈祥,女施主固然宽解,陈施主定能平安然安,多福多寿。”
以是王羲之还能呼朋唤友畅游山川、文雅地写他的《兰亭集序》;谢安此时还隐居在会稽东山,每日携妓优游林下,等候机会东山复兴;江东崇尚风采和仪表的名流们宽袍大袖,服五石散、挥着麈尾清谈、驾着牛车玩耍、谈音乐、论书法、琴棋书画、寄情山川、有各种萧洒放诞、不拘礼法的言行,是玄心和洞见、是妙赏和密意,是把糊口艺术化,比拟混乱的西晋和血腥的北朝五胡,东晋实在是很让人神驰的崇高富丽的期间——
他原是一个资深的驴友,以画风景画、写纪行散文为生,大学毕业后的五年间,萍踪遍及大半其中国,没想到在沂蒙山区遭受泥石流,然后莫名其妙就寄魂在一盏长明灯里,在小小的灯焰里一呆就是三个月,起先惊骇、焦炙、气愤、茫然……饱受煎熬,但深山古刹,每日听和尚念佛、看香客来往,也逐步修炼得淡定起来,既然已经是如许了,那就好好呆着吧,毕竟魂还在,无目能视,无耳能听——
少年看得呆了,乌黑澄彻的眸子映着两燃烧焰,不知为甚么俄然想到要吹熄这盏长命灯,这动机非常激烈,没法禁止——
陈操之醒过来了,耳听着真如长老念诵的晦涩通俗的经咒,一时不想展开眼,没错,他现在还是姓陈,不过名倒是操之,字子重,记得王羲之有个儿子就叫王操之,“操”字在古时是个好字,表示操守、表示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过对他这个一千六百多年后的穿越者来讲,名叫“操之”总感觉很别扭,但这名字是陈操之的先父陈肃取的,他又能有甚么体例窜改,操之就操之吧,风俗了就好了。
老妇人春秋在五十开外,肤色白净,慈眉善目,容颜看上去并不衰老,只是头发白多黑少,神情有些式微,不甚健朗的模样。
老妇人听了真如长老的话,心下欢乐,看儿子的眼神就分外慈爱,但她和真如长老都没有发觉的是,此时的陈操之眼中神采与昔日分歧,昔日略显板滞,而现在,眼神灵动而通俗,使得本来漂亮的面貌更有了画龙点睛普通的神韵。
老妇人大惊失容,扑到少年身边,惊叫:“丑儿,丑儿——”
老妇人哀哀抽泣打断了陈操之的遐想,不幸天下父母心,想想宿世父母得知他葬身泥石流的凶信会有多么的哀痛,他的眼角就排泄泪滴,展开眼吧,安闲面对这个天下,好好地活着,把这个珍惜儿子赛过本身生命的老妇人当作本身的母亲一样来贡献吧,归正我本来也是姓陈。
那寺僧比较怯懦,不晓得先帮忙救人,却一溜烟找寺主真如长老去了。
理公大师就是灵隐寺的开山祖师慧理,从西天竺不远万里来到钱唐县弘法,见到武林山的一座奇峰,说这座山岳是从天竺灵鹫岭飞来的,故名飞来峰,因而建灵隐、灵鹫二寺,陈操之的母亲能够说是第一批信众,当年慧理大师摸着五岁的陈操之的小脑袋,说道:“此儿非常人也,必有后福。”但陈操之年事渐长,除了面貌俊美不凡以外,读书识字都很平淡,不过陈操之对母亲非常孝敬,对亡兄留下的一子一女非常珍惜,纯孝和睦的品德与他的面貌一样被人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