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桓温逼宫[第3页/共3页]
陈操之点头道:“非也,我曾以魏武、晋文之事晓喻桓公,桓公颇觉得然。”
郗超道:“请丞相派一名德高望重的大臣亲往问讯,超愿附行。”
陈操之不粉饰本身的忧色,恭拜于隧道:“多谢安石公。”
众官都点头称是,郗超和陈操之是桓温的亲信,问他二人最是合适。
琅琊王司马昱看罢桓温奏书,感喟不语。
谢安又问:“如有朝一日,操之能到桓公职位,又当如何自处?”
建康城士庶一日数惊,觉得当年王敦率兵攻入建康之事将重演,表里惶惧,大家自危,以琅琊王司马昱为首的高官权贵更是频繁聚会,商讨对策,但白石距建康不过五十里,步骑急行,半日可到,在桓温强大的兵力面前,司马昱诸人束手无策,并且,都城表里禁军也把握在桓温的四弟、中领军桓秘手里,桓温若要逼宫篡位,起码在目前,司马皇室是没有一点抵当才气!
司马昱便命尚书仆射王彪之与郗超前去白石慰劳桓温,王彪之、郗超是二十七日午后解缆的,次日傍晚回到建康,体贴身家安危的众官一起迎入台城,探听桓大司马企图,王彪之、郗超皆不答,径入太极殿西堂拜见琅琊王司马昱,呈上桓温奏书,当时天子司马奕就在堂上。
七十1、桓温逼宫
在谢安如许的智者面前,朴拙坦白是取信之道,虚诡假谲是行不通的,陈操之道:“安石公应知长辈为人,长辈肄业问、重交谊,似非遗臭后代之人。”这是化用桓温“大丈夫不流芳千古便遗臭万年”的典故,以示与桓温有别。
朱灵宝、相龙顿时傻了眼。
司马昱心下稍安,道:“既如此,烦请两位去白石扣问桓大司马定见。”
众官面面相觑,皆不敢领命,桓温若要篡位,谁敢去撄其锋,何敢劈面责以大义,只怕是一刀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