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中山经(7)[第1页/共4页]
再向东南五十里,是风伯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盛产痠石、色采斑斓的石头,还盛产铁,这里的树木以柳树、杻树、檀树、构树最多。在风伯山东面有一片树林,叫作莽浮林,此中有很多的良好树木和禽鸟野兽。
【原文】
【译文】
【译文】
再向东南一百五十九里,是尧山,山北面多出产黄色垩土,山南面多出产黄金,这里的树木以牡荆树、枸杞树、柳树、檀树最多,而草以山药、苍术或白术最为富强。
【注释】
又东南二百里,曰即公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琈之玉,其木多柳杻檀桑。有兽焉,其状如龟,而白身赤首,名曰蛫,是能够御火。
【译文】
【原文】
中心第十二列山系洞庭山山系的首坐山,是篇遇山,这里不生花草树木,储藏着丰富的黄金。
再向东三百五十里,是几山,这里的树木,以楢树、檀树、杻树最多,而草类主如果各种香草。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浅显的猪,倒是黄色的身子、红色的脑袋、红色的尾巴,叫作闻獜,一呈现天下就会刮起大风。
又东三十五里,曰服山,其木多苴,其上多封石,其下多赤锡。
【译文】
以上是中心山系的记录,统共一百九十七座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夫夫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青、雄黄,其木多桑楮,其草多竹、鸡鼓。神于儿居之,其状人身而手操两蛇,常游于江渊,出入有光。
【原文】
又东二百三十里,曰荣余之山,其上多铜,其下多银,其木多柳芑,其虫多怪蛇怪虫①。
【译文】
再向东二百三十里,是荣余山,山上多出产铜,山下多出产银,这里的树木大多是柳树、枸杞树,这里的虫类有很多怪蛇、怪虫。
【注释】
【原文】
大禹说:天下的名山,共有五千三百七十座,六万四千零五十六里,这些山漫衍在大地东西南北中各方。把以上山记在《五臧山经》中,启事是除此以外的小山太多,不值得一一记叙。广漠的六合从东方到西方共二万八千里,从南边到北方共二万六千里,江河泉源地点之山是八千里,江河道经之地是八千里,出产铜的山有四百六十七座,出产铁的山有三千六百九十座。这些是人间分别国土、莳植庄稼的仰仗,也是戈和矛产生的原因,刀和铩鼓起的本源,因此无能的人敷裕不足,笨拙的人贫困不敷。国君在泰山上行祭天礼,在梁父山上行祭地礼,一共有七十二家,或得或失的运数,都在这个范围内,国度财用也能够说是从这块大地获得的。
凡洞庭山之首,自篇遇之山至于荣余之山,凡十五山,二千八百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一牝豚,糈用稌。凡夫夫之山、即公之山,尧山、阳帝之山皆冢也,其祠:皆肆①瘗,祈用酒,毛用少牢,婴毛一吉玉。洞庭、荣余山,神也,其祠:皆肆瘗,祈酒太牢祠,婴用圭璧十五,五采惠之。
大凡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居地,大凡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译文】
①蘪芜:一种香草,能够入药。②潇湘:潇水、湘水,在湖南境内。③载:戴。这里是缠绕的意义。
【译文】
【注释】
右中经之山志,大凡百九十七山,二万一千三百七十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