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六章 最大赢家[第2页/共3页]
比如,将张溥、夏允彝、吴伟业乃至包含史可法等人,一个个打收回去任职,并且还是越远越好。
就如许,一个带有较着的风向性的崇祯四年新科进士分派计划,没如何颠末朝野之间的充分会商,就在蒲月月朔上午的紫禁城建极殿大朝会上顺利通过了。
不过,眼下这个借口却用不上了。
现在,只要李国镨、孙承宗、李标、成基命等人,不牵头反对天子的决策,其他任何人反对都必定不会有任何结果。
这个当年夹在阉党与东林之间两面不奉迎的疏松群体,竟然在阉党斗倒了东林,而当今圣上又斗到了阉党以后,成为了崇祯朝最大的赢家!
当年因为与魏忠贤同亲的原因,这些人固然心向东林党,但却并不被东林党人所信赖,可谓是两边不奉迎。
那么在明朝的汗青上有没有那种对于朝廷分派的官职不感兴趣不肯意去从而回绝接管去官不就的呢?
如果仍以孝道作为回避到西北边地任职的借口,那么面对着现在这位越来越强势的天子,以及垂垂被天子节制的都察院,垂垂被当朝首辅节制的六科廊,他们此后恐怕也没有了飞黄腾达的机遇。
只是这些前东林党大臣们身后在崇祯朝的哀荣备至,对于眼下还活着的东林党人却毫无感化。
现在崇祯朝的京师朝堂,早已超出了阉党与东林非此即彼的格式。
一来,前东林党人身后的哀荣,底子窜改不了,也摆荡不了崇祯天子持续不竭地通过各种体例分化和贬斥活着的那些东林党人的决计。
因为畴昔的时候,特别是在天启年间,东林党人老是以大义名分来攻讦天子,指责朝政,让天启天子和非东林党的大臣们,处在了一个道义上非常倒霉的位置。
即位以来财务上的逐步余裕,以及罕见的连续串军事上的胜利,使得崇祯天子的名誉,在各种攻讦与指责当中一起爬升。
这些人当年在东林党占有了大义名分的时候,都属于东林党人的同路人。
当今的这位天子陛下当然不要阉党,但是他也不要东林。
至于孙承宗、李标、成基命这些人,就更不消说了,因为他们都是北直隶人。
但是如许的做法,却也让朝野之间的东林党分子和读书人们,没有体例真正连合起来停止抗争。
你如勇敢挑肥拣瘦拈轻怕重,穷的处所不想去,偏的处所不想去,你这是甚么意义?
当然有了,比如黄宗羲的教员刘宗周,一开端就是如许做的,万历末年和天启年间也有很多东林党人或者东林党的同路人都是这么做的。
孔子的原话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一个新科进士一旦这么做了,就即是立即丧失了大义名分,立即就在道义上落入千夫所指的局面。
谁如果这么做,他恐怕也就永久没有了起复和回归的机遇了。
到了崇祯四年的蒲月,已经没有哪个大臣勇于借口“邦无道则隐”请辞了。
在如许的环境下,本就对党争题目极其忌讳的这几小我,固然大家都看破了崇祯天子那点整治东林“余孽”的谨慎思,但是却没有一个站出来讲破崇祯天子的这些谨慎思。
有限的几个前东林党核心人物,比如崇祯四年春闱副总裁官之一礼部左侍郎何如宠,也早猜透了崇祯天子对待东林党人的实在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