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纸上风月觅知音[第1页/共3页]
言罢他又呢喃出口小注里的阿谁名字,看向一向立在书案旁的晗初,问道:“晗初但是个青楼女子?”
晗初安然地迎上云辞的目光,嘴唇微翕,说了句甚么。
素净的少女在迷离夜色当中,对着满园美景决然沉琴,那画面仿佛一幅精美的美人图,绝世而动听。
流水落花传湘浦,芙蓉泣露笑香兰。
“民气厚利多轻贱,万籁寥寂浮世难。”
夏末的风飘云动皆有些慵懒之感,湛蓝的天空映照在与世隔断的东苑里,更添了几分舒畅氛围。阳光透过窗户浅浅地洒进书房以内,早已落空本来的灼烈,只余下绵暖光辉。
如同云辞的清浅眸光。
有一句话,当时他便想要问她。现在,终究后知后觉地问了出来……
她写这句话时,是用尽了全部心神,过往的悲欢聚散、风景得志,好似都饱含在此中,也算为畴昔那一段经历做个道别。
想到此处,晗初不由低眉再看手中的诗。
他兀自批评完,又笑问晗初:“你喜好哪一句?”
晗初自问如果出身高门的大师闺秀,必然不会遭人玩弄鄙弃。即便她是个良家的布衣女子,也能与夫君做到举案齐眉。可恰好本身出身于烟花之地……
纸上是一首长诗,题为《朱弦断》:
吾自缘悭琴箫合,君赴九霄弹云端。
晗初的心机转了几转,到底还是寻了纸笔,对云辞写道:“京州城里哪家后辈擅箫?”
晗初却没有闻声云辞的话,仍旧兀自垂眸,心机早已转移到这首《朱弦断》上。
晗初脸上有些动容神采,又朱唇微启,冷静说了三个字:“小侯爷?”
或许还刺中了心房里的某个位置。
诗的开端另有一句小注——“醉花楼惊闻晗初香消玉殒,感念而作。”
这诗既然不是沈予所作,又会是谁?晗初想起昨夜沈予的无端恼火,他还提起赴宴时赶上了赫连齐。
但云辞尚且未曾认识到那是甚么,只兀自想着,约莫本日的这个景象会保存在他的新鲜影象当中。
罢了,还是不去想那作诗之人了,摆布现在“晗初”已死,她已是“出岫”了。
云辞犹自发得晗初是如同淡心那般,见不得痴后代的生离死别才如此伤感。
云辞看懂了,她说的是:“倘若晗初活着,也会选这一句。”
民气厚利多轻贱,万籁寥寂浮世难。这句话说得实在好极。特别是出自公卿后辈之手,便更加可贵。
云辞立时明白过来:“这个字念作‘千’,表示贫乏之意。”
至于“相知”二字,实在过分沉重,断不是世上统统人都能够接受的。特别是他这类繁华短折之人,还是不要去奢想了。
云辞并未回绝,接过诗道:“‘流水落花传湘浦,芙蓉泣露笑香兰。小巧七窍当如此,衷肠一曲断巫山’。这四句算是对晗初琴技的极高评价,能惹人无穷遐想。”
如是一想,晗初便更加唏嘘不已,遂再次执笔写道:“这世上能寻到一双相知之人,也算古迹。”
他轻叹一声,耐着性子安慰她道:“倘若晗初活着,也换不来这首《朱弦断》。恰是她香消玉殒,才博得这位知音。可见世上统统凄美之事,都是性命与血泪凝成,故而一想,没有也罢。”
忽闻美人香魂殒,四座公卿倏嗟叹。
九皇子聂沛潇?会是他吗?若晗初没有记错,她挂牌那日,九皇子是化了名去恭维的,还曾对本身势在必得。可当时她满腹心机都在赫连齐身上,便执意选了那人做入幕之宾。所幸九皇子也很有风采,并未以权势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