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窃唐 > 隋唐官服及装饰

隋唐官服及装饰[第1页/共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章服轨制是常服生长至必然阶段的产品,是官员随身配带鱼(龟)袋的轨制。《旧唐书舆服志》:“自后(开元九年721)恩制赐赏绯紫,例兼鱼袋,谓之章服。”随身佩鱼的目标,一是用它作为朝君应见的凭据,二是用来明尊卑、严表里。

至于黄,在唐之前,黄色高低能够通服,比方隋朝士卒服黄。唐朝以为赤黄近似日头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意味,“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故赤黄(赭黄)除帝皇外,臣民不得僭用。把赭黄规定为天子常服公用的色采。唐高宗李治(公元650年至683年)初时,流外官和庶人能够穿普通的黄(如色光偏冷的柠檬黄等),至唐高宗中期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恐黄色与赭黄相混,官民一概制止穿黄。今后黄色就一向成为帝皇的意味。

色彩从高到低顺次为:紫——绯——绿——青(后改成碧)。

而腰带金饰从高到低顺次为:玉——金——银——鍮石。

唐礼服饰和色彩

通天冠也是按照珠子的多少表示职位的高低的,隋炀帝戴的通天冠,上有金博山等装潢。他戴的皮弁也是用十二颗珠子(琪)装潢(古时用玉琪,隋炀帝改用珠),太子和一品官九琪,下至五品官每品各减一琪,六品以下无琪。进贤冠,以官梁分级位凹凸,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二梁,五品以下一梁。谒者大夫戴高山冠,御史大夫、司隶等戴獬豸冠。

无官的地主阶层隐士、野老,则喜穿高领宽缘的直裰(家居常服。普通为斜领大袖、四周镶边的大袍。又作“直裰”。僧衣道服也有“直裰”袍衫),表示秉承儒者宽袍大袖的深衣古制。浅显百姓只能穿开衩到腰际的齐膝短衫和袴,不准用光鲜色采。差役仆夫多戴尖椎帽,穿麻练鞋,做事行路还须把衣角撩起扎在腰间。脚上只限穿编结的线鞋或草鞋。

隋朝服饰

(2)章服轨制:

男人官服,普通是头戴乌纱幞头(幞头,又称幞,软巾,以巾裹头,成为代替冠帽的束缚长发的头巾。幞头有四带,二带系头上,盘曲附顶,以是也称“四脚”、“折上巾”);身穿圆领窄袖袍衫,衣长在膝下踝上,齐膝处设一道边界,称为横襕【襕,本指衣裳相连的衫、袍。“阑”通“襕”,横襕即横阑,在襕袍襕衫的中界加一界隔(阑)】,略存深衣旧迹;腰系红鞓带(鞓,皮带。唐朝官员鞓带尚红,带上缀有较前代繁复的装潢品玉方、金花等。先人曾为花色似红鞓犀带的青州牡丹定名“红鞓”),足登乌皮六合靴。从天子到官吏,款式几近不异,不同只在于质料、色彩和皮带头的装潢。

玄宗时佩鱼范围扩大,后许毕生佩鱼:“开元初,附马都尉从五品者假紫、金鱼袋,都督、刺史品卑者假绯、鱼袋,五品以上检校、试、判官皆佩鱼。中书令张嘉贞奏,致仕者佩鱼毕生,自是百官赏绯、紫,必兼鱼袋,谓之章服。”——章服轨制至此完美明白。

冕服上的十二章纹图样是从周朝开端建立的,今后历代都秉承了这一轨制。南北朝时曾按周制将冕服十二章纹中的日、月、星斗三章放到旗号上,改成九章。隋炀帝时,他取“肩挑日月、背负星斗”之意,将日、月两章摆列在两肩,星斗列在背后,又将日、月、星斗三章放回到冕服上,规复了之前的十二章纹样。从这今后,这类官服款式就成了历代天子冕服的既定格式。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