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女帝师三(3)[第2页/共5页]
那女人道:“殿下另有要事,先回府了。说过一个时候再派人来接长老。”
熙平道:“你的生父卞经和你父亲是存亡之交。他二人俱因兵乱,父母双亡,相依为命,与人帮工为生,受尽忽视与屈辱。卞经为人牧羊,采水边蒲苇编册誊写。你父亲入山砍柴,担束薪不忘朗读,受尽世人嘲笑。
熙平赞成道:“也好。本日正月月朔,文武百官、王公妃首要在卯正时分入宫朝请。孤也该归去换衣了。”说着站起家,向东偏房深深望了一眼,“他为孤舍命,孤毫不会让他白白死去。”说罢她乌黑的袖间腾起一股凌厉的寒香,头也不回地去了。我送她出了院门,方才回转。
贾谊以忧终,偿君臣之义,师生之情。屈原自沉,明君忧臣劳,君辱臣死。都是“用心于内,不求于外”[5]。旁人看来甚是无谓的事情,对他们来讲,倒是值得舍命的。就像翟恩仙为了兄仇,为了弥补本身的弊端甘心赴死一样。
那女人道:“奴婢听世子身边的小厮说,世子殿下常日里常去大相国寺听经,与长老很有友情。且殿下发愿在寺中后院起一座新塔,再拿出五百两银子斋僧,又承诺将信王府在城外的三十顷良田拿出来为大相国寺补充财产,如此才赚得长老前来念佛超度,天不亮便要归去的。”
朱云不耐烦道:“我有很要紧的事情找二姐,现在就得说。”
我叹道:“他如何能请得动法寂长老?又是这时候来……”
熙平微微一笑道:“他的确感激你的父亲又给了他十几年安静的日子,让他与书为伴。现在他四人都死了,孤已成孤家寡人。幸亏大局已定,孤也再无遗憾。来日你为官为妃,还是退步守丧,都由得你。”
我含泪扶他起家,细细端祥。但见他一脸风尘倦色,脸上几道皴裂的细纹,肌肤粗冽干冷。他炽热敞亮的目光在我脸上逗留半晌,双目如凌晨深谷,油然蒸出一层雾气,“二姐,你瘦多了,神采也不好。”
我瞥了一眼桌上一盘肥腻的鸭子,点头道:“玉机正在服孝,不敢用如许丰厚的宴席。”
慧珠在一旁道:“明天殿下听闻朱总管殁了,当即命上素菜,不带一点儿荤腥。只是大过年的,席面也不能太丢脸,就做了这一桌斋。殿下表情郁郁,吃不下,连酒也没有饮过。”我心中感激,屈膝深深一拜。熙平亲身扶我起来,引我坐鄙人首。
朱云不屑道:“我有的是力量。只要有力量,非论当棍使还是当锤子使,不都能够吗?”
汉时梁王太傅贾谊,因梁王堕马而死,郁郁而终,长年仅三十三岁。后代有叹惋道:“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3]汉时赋家扬雄论屈原:“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4]是啊,遇不遇,命也,何必以性命相酬?
我啪的一声将白玉栉拍在桌上,绿萼身子一颤,忙跪了下来,低头不语。我冷冷道:“这话是他让你说的,还是你本身要说的?”
朱云目光一闪:“他们都说宫里的朱女丞断案如神,公然一回家来便将小弟当犯审。如此小弟倒要考考二姐,小弟常日在顿时都用甚么兵器?”
回宫么?若我在宫中一向糊口下去,或许将没有勇气再三抗旨。我若嫁给他,又如何面对他连丧三女一子的血海深仇?只要借父丧丁忧,才稀有年的喘气。这几年间,高曜会离宫守陵,如此我在宫中亦没有任何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