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国二十年(1931)[第2页/共21页]
祝颂你保持着你雍容的气度,
不足君与熊翁同住二道桥,曾奉告我说,一日废名与熊翁论僧肇,大声争辩,忽而静止,则二人已扭打在一处,旋见废名誉哄哄的走出,但至次日,乃见废名又来,与熊翁在会商别的题目矣。
明天又瞥见他,
老舍长于报告。报告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活。舒济在《老舍报告集·跋文》中说,他曾有一百七十多次的报告记录。1936年在北京大学做《闲话创作》报告,第二天《北平晨报》报导:大会堂里“俱无安身之地了”,“能够说突破了向来公开报告的盛况”。没有好身材支撑,是办不到的。
当时的光彩大黉舍长张寿镛,死力支撑胡适,他以校长的身份,给蒋介石上书,力保罗隆基。但翌年1月,当局还是以“谈吐乖谬”,强令光彩大学辞退罗隆基的教职。罗持续在上海主编《新月》,仍然锋芒毕露地颁发他的墨客论政。5月,汪精卫在上海《民报》颁发文章说,中国当时有三种思惟鼎足而立:共产主义、《新月》派和三民主义。
废名说:“《聊斋》跟我也有点干系。不过,我说最好的一部书是《牡丹亭》。”
1930年4月,《未名》半月刊在北平停刊,5月迁至上海的《语丝》周刊也无法终刊。
丁文江,江苏泰兴人,地质学家。1921年与胡适同办《尽力周刊》,倡导“好人当局”。1926年4月,曾任淞沪商埠总办。5月,他在上海各个人欢迎会上颁发演说,此中有“鄙人为一书白痴,一个大傻子,决不以仕进而窜改其脸孔”等语。1926年7月,鲁迅曾在《顿时支日记》一文中,一口气攻讦了陈源、胡适、牛荣声、刘海粟等一干人,此中有丁文江。鲁迅于1931年12月写的文章《知难行难》中,针对《申报》一则电文,“南京专电:丁文江、胡适,来京谒蒋,此来奉蒋如,对大局有所垂询……”,再次对丁、胡停止讽刺。
废名第一次登上讲台,讲的是鲁迅的《狂人日记》。他摘掉帽子,用深陷的眼睛扫了扫讲堂里的年青门生,然后出声。声音不高,却振聋发聩:“敝人对《狂人日记》的了解,比鲁迅先生本身材味得更深切。”门生个个目瞪口呆,然后是人声鼎沸。待讲堂温馨下来,他讲得头头是道。指出《狂人日记》与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小说同名,又都写“毒害狂”患者的心机活动和精力状况,本身是读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门生们感觉这狂放的教员,还真是有学问、有见地的。
鲁迅此评明显恰当。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人就颇不附和。朱光潜以笔名孟实,写《〈桥〉》(载1937年《文学杂志》)一文,必定地说,“撇开浮面行动的平铺直叙而侧重内心糊口的揭穿”,“侧重人物对天然风景的反应”,“充满的是诗境、是画境、是禅趣”。
我终夜不成眠,
但是,穿越“狂飙活动”的迷雾,当真研讨高长虹留下的文学作品,可见他还真是给文学史供应了可资观赏和鉴别的诸多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