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中兴时代 > 第五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

第五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第8页/共3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诗镌》同人之音节已渐上轨道,实独异于凡子,此不成讳言者也。余预感《诗刊》之发行已为新诗辟第二纪元,其首要当与《新青年》《新潮》并视,实秋得毋谓我夸乎?

1930年,在校长杨振声的力邀下,他与闻一多到山东大学担负外文系系主任兼山东大学图书馆馆长。同年12月,他受中华教诲文明基金会译委会主任胡适力请,开端翻译《莎士比亚选集》。原打算用五年至十年翻译完这部巨著。译者共五人,由闻一多牵头卖力,别的四位是梁实秋、徐志摩、陈源和叶公超。

朱湘因狷介和自大,文坛可视为知己者寥寥无几而怅惘孤寂。朱湘又才调横溢,诗歌写得好,文学批评也独具慧眼。比如,在1924年12月,他以笔名“天用”,在《文学》周刊颁发《号令》一文,在当时文坛引发遍及存眷。其文态度客观沉着,松散精密。在充分必定鲁迅小说《号令》乡土题材的代价意义的同时,也对鲁迅小说的艺术布局及说话笔墨提出攻讦。比方,朱湘对《阿Q正传》独具艺术本性的评价:“在上述八篇乡间糊口的小说中,《阿Q正传》固然最着名,我可感觉它有点自发的透露。”朱湘这篇不随波逐流的批评,被台静农支出1926年开通书店出版的《关于鲁迅及其著作》一书,成为研讨鲁迅的首要文章。

钱穆讲堂氛围热烈、轻松,但对批阅试卷却非常严格。按燕大规定,分歧格可补考一次,仍分歧格予以辞退学籍。他教的门生里,也会呈现是以失学者。但他老是找到校方,要求重批试卷,极力挽回辞退局面。

我诘问彼苍,逼迫八面的风,

自视甚高的闻一多当然难以接管朱湘的攻讦,在4月27日写给梁实秋的信中,大为失态:

凡一种文明值式微之时,为此文明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示此文明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更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他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1937年,同在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的朱自清和闻一多因请郭沫若到清华大学任教之事,产生过不镇静。

但钱穆曾对胡适大加赞誉,则与此论相悖。他说,胡适“先容西洋新史学家之体例来治国故,其影响于学术前程者甚大”。他将梁启超和胡适做了比较,他说梁氏著作是“精彩详备”,“唯其指陈路子,斥地新蹊,则似较胡氏为逊”。但笔锋一转,又指出胡适代表作《中国哲学史纲领》也存在不敷,“要之其书足以唆使学者以一种明白新奇之体例,则其功亦非细矣”。

诗集《死水》有很多抒发小我情怀的诗篇。如有对爱情的絮语,有对亲情的咏叹。《大鼓师》闪现了人生的沧桑感,“我”流落天下,唱歌无数,待要为本身老婆唱时,“歌儿早已化作泪儿流了”。《忘记她》是记念早夭女儿的悲歌,“忘记她,像东风里一出梦,像梦里一声钟”,其幽远、缥缈的诗句里,却储藏着永久的伤痛。《死水》已拂去了《红烛》的浪漫轻柔的气味,承载了太多光阴的印痕。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