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国二十四年(1935)[第7页/共35页]
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研讨”讲义第二章第7、第九两部分,都讲到了郭沫若。特别是在最后一部分中,重点先容了郭沫若《反动与文学》中的公式:
周一良与余逊、劳干听罢,甚是钦服。三个京剧票友,都说像看了当时名角武生杨小楼的特长好戏普通,连呼“过瘾”。今后,偷听陈寅恪的课,成了他们的必修课。
对陈寅恪的博学,胡适是有体味的。当年,胡适破钞很大力量,写了《陶弘景的真诰考》。得出《真诰》抄袭《四十二章经》的结论,沉浸于“发千余年未发之覆”之愉悦。但傅斯年奉告他,陈寅恪早就说过《朱子语类》中,曾经指出《真诰》有抄袭《四十二章经》之处。胡适找来这部南宋朱熹讲学语录一百四十卷之《朱子语类》的“老氏”“释氏”两卷来检察,公然如是。心中便对陈寅恪有了深切印象。
1990年8月30日,九十六岁的钱穆在台北归天。
抗日战役发作前,他不再攻讦百姓党和蒋介石。他在《秋实杂忆·华北观察散记》中说:
朱自清是值得追思的。他的诗文有动听心魄的艺术魅力,他的品德也是腐败高贵的。朱自清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散文大师之一。20世纪20年代,朱自清散文便被誉为“口语美文的榜样”。是的,朱自清是极少数能谙练把握新文学说话,作品说话和布局均趋于完美的作家之一。他担当了中国典范美文传统,又生长了这一传统。
1929年春,朱自清在清华大学开设了“中国新文学研讨”课程,厥后还到燕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讲授“中国新文学研讨”,一向到1933年。
陈寅恪为我们的文明留下了多少财产?没法估计。
陈寅恪挽王国维曰:
1936年,梁实秋主编《北平晨报》副刊时,给李长之发过很多文章,如《玄门徒的墨客李白及其痛苦》等,皆是李长之化名颁发。厥后,梁实秋编《自在批评》时,几近每期都给李长之留版面,可让李长之每期拿到二十大洋的稿酬,以解其宽裕糊口,即便未写出稿件,也可预付稿费。
周一良原在燕京大学师从洪业(煨莲)传授,听他讲汗青体例课,感觉受益匪浅。对洪业传授所说,只要把握了汗青之“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如”之“五何”,“你就把握了汗青”的教诲一向服膺于心。今又听陈寅恪的课,晓得讲题目不但详确周到地考据出某事之“然”,并且常常讲出其“以是然”,听起来有深度,有压服力。他以为陈寅恪弥补了洪业传授的“五何”之论,即“为何”。有“六何”之法在手,便开通了进入汗青的通道。
鲁迅在这封信中,对傅斯年让顾颉刚到北京去买书,也平空非议:
时余已逐月看《新青年》,新思惟新潮流坌至涌来。而余已决计重温旧书,乃不为期间潮流挟卷而去。及今思之,亦余当年一大荣幸也。
1948年年底,束缚军束缚北平时,百姓党开端“抢救学人”的打算。胡适托邓广铭转告陈寅恪,南京当局已派专机到达北平南苑机场,拟接胡适、陈寅恪等闻名学者去台湾。陈寅恪对邓广铭说:“走。前很多天,陈雪屏曾专机来接我。他是百姓党的官僚,坐的是百姓党的飞机,我毫不跟他走!现在跟胡先生一起走,我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