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第9页/共20页]
周作人是体贴社会,触及时势和政局的。
胡适闻之,于3月6日写《天下震惊以后》(《独立批评》第四十一号),怒斥热河守军放弃国土仓促败退,乃“摧枯拉朽的失利”:
胡适对萧伯纳的这一说话中的“征服中百姓族的心”一句,在当时与厥后,遭到说不清道不明的误读。倘联络胡适一贯的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文章及此发言的全文,实在,他的表述是清楚的、明白无误的,那就是日本必须“绝壁勒马,完整的停止侵犯中国”。不怀美意者的引申,不过是想废弛胡适形象,搞掉一名在国难当头伊始,就代表中国知识界理性、知己,主动鼓吹抗日的魁首。
胡适本身说,“我写了这首小诗,颇寓对日本的一点但愿”(7月21日日记)。
二十天后,日本公开再次挑衅中国,应战国际社会,高调承认伪满洲国。日本代表武藤与伪满洲国代表郑孝胥在长春签订“日满议定书”。就在中国当局向日本提出抗议,向插手“九国条约”的十二国收回照会,敦请对此违背国际法的罪过,采纳有效对于体例,以示公理后不久,胡适于9月19日,又写了一篇时评《究竟哪一个条约是废纸》,再次夸大天下公论“品德的裁判”的道义力量,并胡想“日满议定书”必然会成为“一张废纸”。胡适对国联调查团,曾寄予些许但愿,他本身信赖国际公论会给中国一个对劲的答复。此文颁发的第二天,胡适再写《一个代表天下公论的陈述》,再次指出“日本的侵犯主义者能不能接管国际调剂的原则”,乃是“真正底子的题目”。1932年至1933年10月间,胡适又写《国联新决定草案的严峻意义》等文章,对国联寄予但愿。当然,胡适也逐步看出国联这只“纸老虎”的衰弱和不作为的本质。
周作人从品德和学问上极恰切地总结了刘半农的好处,表达的也恰是本身看重老友的处所。
华北危急迫在眉睫,天下纷繁要求连合御侮的同时,消息界、文明界争夺谈吐自在的呼声,响彻大江南北。西安事情产生,举国震惊。
吴承仕凛然反击,他在《与或人书》(《吴承仕文录》)一文中写道:
布衫恰是新章服,抵得前朝一品冠。
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租界病逝。上海公众为他停止了昌大的祭奠活动。百姓党中心党部收回“训令”,必定鲁迅在五四活动时倡导口语、创作小说的进献,对他窜改成右翼作家,表示可惜。并“绝对制止”刊载“无谓恭维文章,操纵死者大肆煽动”。
眼斜好显蛾眉细,头大难将狗洞钻。
胡适在文中,为热河大溃败总结出五个启事,此中有“张学良应负绝大的任务”,胡适以为,张学良将军自从民国十七年(1928)以来卖力东北四省军政全权,第二年又当了华北军政魁首。东三省、热河省,都是由他送给日本人的。他“本身以取咎取怨之身,明知不能负此大任而偏要恋栈,贻误国度”;又庇护汤玉麟,放纵他祸害群众,就义地盘;汤玉麟驻热河时,不做筹办;机会已急,不亲赴火线督师,今又不引咎自谴。胡适同时指出:“汤玉麟的任务应由张学良担当,张学良的任务起码有一大部分是应由中心当局担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