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中兴时代 > 第六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

第六章 民国二十五年(1936)[第2页/共20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据王西彦回想:

人们都晓得,1934年到1935年,鲁迅与周作人的争辩,主如果关于“论语派”的争辩。公开的是鲁迅与林语堂的争辩,而骨子里是周氏兄弟的暗中争斗。因为周作人才是“论语派”的灵魂。鲁迅和周作人都制止兄弟公开争斗的良苦用心,也让人打动。

吴承仕此信,并不慷慨激昂,也不露锋利锋芒,但于雍容、自傲之襟怀间,有一股凛然正气。恰与杨立奎之恶妻骂街式的惨白风趣之腔构成激烈反差。正气者自正,邪气者自惭。杨立奎究竟是甚么人,说他是反动传授,少有确实之据,此处未几论。

吴承仕单独作一长挽,高度评价教员的学问、时令、品德:

在《处理中日题目的“任何牵挂”》一文中,胡适态度光鲜地指出:

1936年6月,章太炎忽然离世。吴承仕众弟子闻章太炎先生仙逝,哀思欲绝,没法到南边为师奔丧,他们发《通启》,告之天下,曰:“先师章太炎先出产生不幸,于本年六月十四日,卒于江苏吴县,先生为反动功臣,国粹泰斗,一旦去世,薄海同悲。”

1984年2月,北京师范大学停止了“吴承仕同道出世一百周年”记念活动。同年3月27日,《群众日报》颁发蒋南翔写的《记念吴承仕同道出世一百周年》记念文章。文中说:

周作人作为自在主义知识分子,在20世纪30年代不但遭到百姓党右翼权势的打压,同时又在关于“反动文学”的论争中,已被右翼作家视为异类,遭到否定和攻讦。只是当时右派们的首要进犯工具是鲁迅,周作人没有遭到更狠恶的炮火进犯罢了。

1933年2月,因一份控告北平军分会监狱酷刑虐待犯人才料的真伪题目,胡适与民权保障联盟总部产生冲突,抵触深化,最后离开联盟。离1月30日民权保障联盟北平分会建立,胡适出任执委会主席,次日与分会会员杨杏佛、成平(成舍我)还一起观光北平三监狱,才没几日。

胡适在《国际流言中的一个胡想》(《独立批评》第九十号)一文中,重申他的这一主张:“即便华盛顿和伦敦、巴黎、柏林、罗马的当局都承认了满洲国,中国的当局和群众也决不承认它的,更不消说中、满的联盟了。”

1934年,周作人还曾颁发《弃文从武》一文。此文表示了周作人在中日大战一触即发的局势下的冲突表情:文人应有守土之责,又深感墨客无用,而对战役的前程也贫乏信心。他说:“据我妄图,假定两国相争,到得一国的水兵毁灭了,敌舰能够来泊岸的时候,仿佛该是媾和了罢?”“中国甲午以来,至于甲戌这四十年间便一向只保有媾和状况的水兵……当今要开端战役,如是能够,那是否近于古迹?”《弃文从武》比《颜氏学记》仿佛更沉着、更理性些,开端考虑中国“从武”“武备”具不具有与日本开战的才气,文中透暴露无法和悲观的情感。据郑振铎在《惜周作人》一文中流露,他在撤离北平之前,找到周作人谈了一次话,周作人反复《弃文从武》的观点,对他说,和日本作战是不成能胜的,人家水兵还没打,已经登岸来了,我们如何能够抵当人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