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民国清流.大师们的中兴时代 > 第二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

第二章 民国二十一年(1932)[第1页/共17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5月13日又写信说:“总之《红楼梦》实事居多,假造为少,殆无可疑。”5月30日,信中说:“从本书看本书作者与宝玉便是一人,实最明白的究竟。”

一名新文明活动的勇猛之将,曾以思惟激进、谈吐过火者著称于五四活动期间,但他在清算编辑《刘申叔遗书》的过程中,对学术毫无门派之见,知人论世客观平和。而其间满盈着对故交的密意厚谊,更让人打动。

鲁迅称钱是“我的朋友”,钱也说本身是鲁的“老朋友之一”。且他们的来往长达二十九年。钱玄同把他们的来往过程总结为“头九年(1908年至1916年)尚疏;中十年(1917年至1926年)最密;后十年(1927年至1936年)极疏”。在钱玄同与鲁迅的干系中,可见他是以一种超然的表情,而非以恩仇来熟谙、评价鲁迅的,对我们熟谙鲁迅也是有首要帮忙的。

文学改进的话,我们已锣鼓喧六合闹了一闹;若今后阴干,恐怕不但人家要说我们是程咬金的三大斧,便是本身问问本身,也有些说不畴昔罢!……比如做戏,你、我、独秀、适之,四人,当自以为“台柱”,别的再多请名角帮手,方能“压得住座”;“当仁不让”,是毁是誉,也不管他,你说对不对呢?

质疑是一种科学态度。《汉书·陈遵传》说:“竦(张竦)居贫,无来宾,时有功德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籍罢了。”现在对钱玄同的质疑,已非“论道经籍”,而是关乎他的晚节,是以须究竟回应。

俞平伯与顾颉刚的另一严峻发明,是高鹗续补《红楼梦》后四十回。

俞平伯白叟安静而安闲地用乡音朗读了本身的“红学”新作《旧时月色》。

1923年3月5日,顾颉刚为俞平伯的第一本红学专著《〈红楼梦〉辨》作序,说:

父俞陛云,晚清探花,也是饱学之士。母许之仙,是清朝松江府知府许祐的女儿,也精通诗文。俞平伯自幼从母读经籍,九岁入塾从师学古文。后又入姑苏平江中学,乙卯年(1915)秋,十六岁的俞平伯考入北京大学文学系。百口迁入北京,居北京大学后垣毗邻的东华门箭杆胡同。两年后,陈独秀携《新青年》也租住该胡同。

钱玄同与其教员章太炎、崔适之间的师生友情保持平生,更是难能宝贵的。章太炎就与教员俞樾有“谢本师”的经历。章太炎曾师从经学大师俞樾,在其主持的诂经精舍学习,达七年之久。因章太炎敏而好学,学业优良,深得教员俞樾的赏识,被教员视为高徒。

七七事情以后,日寇铁蹄踏进北平,之前北平各高校西迁云南,钱玄同任教的北京师范大学也迁陕西汉中。只要周作人等,不听胡适等朋友奉劝,从“苦雨斋”中走出,当了汉奸。钱玄同因患严峻高血压等病,行动不便,被迫留在北平,但他以满腔爱国之心、堂堂凛然之民族时令,不向日寇屈就。

不错,1928年今后,钱玄同已由“猛士”转为“隐士”,他的思惟体例和学术结论趋势保守是究竟,但到日本入侵以后,所表示的民族时令,成绩了钱玄同作为士的名节。他躲进书斋,闭门谢客,寄语外埠学人:“钱玄同毫不污伪名!”是自勉,又是号令。其爱国精力、洁净灵魂,获得了百姓当局的嘉奖,曰“永保清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