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画痴真痴[第2页/共4页]
月斜西楼,燕踏兰花熏香炉置于案上,缓缓的,寥起一品沉香。
四个小婢跪伏在地,青袍白海棠顿首。
江夏卫氏后辈前来,本来的院子已显小,便将前后摆布的院子十足买了,连在了一处。守门的部曲见了刘浓,已不再是目中无人,反而带着猎奇的意味打量。日夜之间,刘浓的申明,就已经在建邺城世家内部传播,都言:沛郡刘氏失珠,明珠自辉于新亭。年方八岁便极擅咏诗,颇似卫玠,具神清之秀。
“阿姑,虎头……”
回光返照!
“好酒!”
青袍李先生,沉吟数息,说道:“嗯,嫣醉的主张不错,华亭靠海,若,若事有不谐,我们还可乘船而渡,小娘子……”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牵着刘浓的手,也下认识的紧了紧,面朝着城门外,声音渐大:“虎头需晓得,人,生而偶然,今时势垂死;你我皆读书之人,明理而治性,岂可独善其身而郁郁。应学羊太傅,纵有波折伏身,岂能夺我志乎!”
不,不,不!
刘浓随声应道,江风拂来,紧了紧披肩的夹袍,感受江南的凌晨,仿佛真的开端凉了。开朗的声音,远远的响起,仿佛是王导的声音,在大声的诵着送别诗。
建邺城东门,城门还没开时,刘浓便已在城外等待。江东朱氏,籍在会稽乌伤县,朱焘要回会稽看望父母,经过城东渡口行船最为便利。朱焘对他帮扶实多,他岂能不来送饯。
朱焘哈哈笑道:“但是竹叶青!”
一大坛竹叶青,被来福抱到了朱焘的车上。朱焘乐不成支,竟当场从车中取出酒盏,倒了满满两盏,一盏本身端着,别的一盏朝着刘浓一递:“来,饮了!”
卫夫人来了!
……
刘浓站在垂柳下,眼望着孤帆逐步隐在雾色茫茫的江面。内心狼籍,一时悠怅,一时却又思着,朱焘临走时的另一翻交代,那弑兄的张憦将被明正典刑,但是县丞张芳不知何顾,竟引得吴郡张氏庇护,得脱科罚,只是免除了县丞一职。
绢中,依凭他所知的汗青,模糊的提示朱焘一些事项。挣扎很久,终不管了,完整不管了,不管朱焘看了这绢后会如何想,也不管可否帮上他。十足不管了……
语罢,他放手,跨上了牛车。车夫一声鞭,鲁西牛“哞”的一声启蹄。刘浓想了想,眼底数闪,一顿足,跟着车追,木屐踩得狼籍。
“娘子……”
次日,晨阳未起,幽凉。
把那号令,憋成一声长稽:“世叔……”
杨小娘子接过夜拂递过来的一叶信纸,略扫一眼,将其在灯火上附之一炬。
再把他瞅了瞅,笑问:“璇儿绣的香囊呢?莫不是扔了!”说着,身子微微后昂,斜斜俯视,用心作出了一副薄怒的模样。
郗鉴身着常服,踏出车内,抚着三寸短须。觉得刘浓等待在此,是为他饯行呢,开朗的笑道:“咦,虎头……瞻箦,你安知老朽明天要走?”
朱焘牵着刘浓的手,行至城门前,笑道:“就到这吧,你我皆不是陈腐之人,顾不着那些俗礼,送来送去的也费事,意到便可!”
刘浓悄悄的候在城门口,有风漫来,微微缩了缩脖子。刘訚见了,从速从牛车中拿出一件乌黑夹袍给他披在了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