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战火熄灭[第2页/共3页]
三月月朔,嘉定光复。
好处就是除了呼应的夸奖以外,投降和俘获的长毛如需斥逐,按例是有一笔用于资遣的用度。浮报人头,这笔多出来的钱,便能够归入私囊。
“逸轩,何必无事自扰?”徐长山看着他的脸sè,做出一副美意的模样说道,“现在各处都在用兵,朝廷催饷急如星火,薛抚台愁得头发都白了,只恨钱少,还谈甚么蠲免赋税?我看这个话,不必提起。”
话不投机,宾主之间都感受出来了,相互对付了几句,徐长山便告别,去到吴煦的道署小做逗留,当天就乘船返回了南通,见了薛焕,不免对关卓凡有所抱怨。
“就是,该给他一点经验才好。”徐长山说道,“不然总有一天,他要爬到大人头上来。”
徐长山觑了觑薛焕的脸sè,晓得本身的话产生了功效,因而干脆再烧上一把火:“传闻阿谁‘美厨娘’,扈晴晴,已经入了他的衙。”
“那也不能狂得没边啊。我看,自从他抓了何督帅,就再也没把别人放在眼里了。”
“算了,算了,何必跟他计算。他说报两万八,就报两万八好了。”薛焕息事宁人地说,“少年得志,狂一点也是不免的,何况又方才打了败仗。”
固然未曾出来,但耳边听得人群的阵阵喝彩,心中油然升起了一股激烈的高傲和高傲:这是我关卓凡的兵!待到炮车隆隆驶过,内里彩声如雷,心中更是有所震惊:凡事老是要得民气,今后才气有所作为。
薛焕被提示了――关卓凡现在已经不把本身放在眼里,说不定哪一天,真的谋起这个巡抚的位子,也未可知。但是再想一想,却又泄了气:“他是当红的人,又新立了大功,不好弄。”
关卓凡又学了一个乖,不过他志不在此,并且浮报过火,会给上面的军官起一个极坏的树模。想一想,找出来一个来由:“既然是抚台的意义,我亦不敢拂逆。不过李合肥的淮军下个月就要到沪,多少还要给人家留点余地才好。如许吧,三万以内,任由徐大人做主。”
固然军队就在县衙前颠末,但关卓凡坐在衙中,却始终没有出来――如果出来,兵士们必然要向他施礼,就变成了检阅,这个风头,不出为好。
“逸轩,薛抚台不过是落个名声,你这里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徐长山再加一句,小声说道。
第二天,高桥大捷的动静便在上海县城和租界里传开了。人们驰驱相告,更有很多人将过年时没有放完的鞭炮取出来凑趣,因而东也炮响,西也炮响,全城沸腾的模样,倒似比过年还要热烈。而到了中午,由高桥撤返来的轩军在小东门下船,穿城而过的时候,所遭到的欢迎,更是让他们本身都想不到。
关卓凡想谈的,是处所上的善后。俗话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现在是兵和匪各自把松江全境都过了一遍,百姓所遭的践踏天然不轻。关卓凡但愿徐长山能陈述薛焕,一个是能不能拨一点款项,抚恤处所,另一个是能不能把本年松江府的赋税,奏请朝廷做适度的减免。
“唔……唔?”薛焕只感觉一股又酸又痛的醋意,直冲上脑门。他以堂堂巡抚之尊,要收扈晴晴做姨太太而不得,现在竟然被个七品知县抢走了,这个面子往那里放?设想着又白又嫩的扈晴晴被关卓凡抱在怀里的景象,内心别提有多难过,忍来忍去,终究还是忍不住,嘲笑道:“军务如此繁忙,他倒另有这份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