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战火熄灭[第3页/共3页]
*
话不投机,宾主之间都感受出来了,相互对付了几句,徐长山便告别,去到吴煦的道署小做逗留,当天就乘船返回了南通,见了薛焕,不免对关卓凡有所抱怨。
“算了,算了,何必跟他计算。他说报两万八,就报两万八好了。”薛焕息事宁人地说,“少年得志,狂一点也是不免的,何况又方才打了败仗。”
固然军队就在县衙前颠末,但关卓凡坐在衙中,却始终没有出来――如果出来,兵士们必然要向他施礼,就变成了检阅,这个风头,不出为好。
固然未曾出来,但耳边听得人群的阵阵喝彩,心中油然升起了一股激烈的高傲和高傲:这是我关卓凡的兵!待到炮车隆隆驶过,内里彩声如雷,心中更是有所震惊:凡事老是要得民气,今后才气有所作为。
“逸轩,何必无事自扰?”徐长山看着他的脸sè,做出一副美意的模样说道,“现在各处都在用兵,朝廷催饷急如星火,薛抚台愁得头发都白了,只恨钱少,还谈甚么蠲免赋税?我看这个话,不必提起。”
从正月打到三月,上海四周五十里内,再无贼氛,全境已告清除。
“逸轩,薛抚台不过是落个名声,你这里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徐长山再加一句,小声说道。
关卓凡想谈的,是处所上的善后。俗话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现在是兵和匪各自把松江全境都过了一遍,百姓所遭的践踏天然不轻。关卓凡但愿徐长山能陈述薛焕,一个是能不能拨一点款项,抚恤处所,另一个是能不能把本年松江府的赋税,奏请朝廷做适度的减免。
以他的观点,就算不做杀一冒十的事情,起码来个对翻,报成四万,应当不为过。
三月初四,青浦光复,谭绍光部超出吴淞江,退往姑苏。
熊熊燃烧的烽火,燃烧了。
大功既已胜利,天然到了该论功行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