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倒行逆施3[第1页/共5页]
乐之扬收下数珠,告别席应真,回到房里,取出真刚剑、空碧笛,又到后山吹起《周天灵飞曲》。入宫之前,他将飞雪留在蒋山,多日来,白隼遨游山中,搏兔猎狐,养得油光水滑、神采逼人,听到笛声呼唤,穿林而出,歇在仆人肩上,欢乐不尽,斯须不肯分开。
这话非常高耸,世人无不吃惊。席应真忍不住说:“陛下……”朱元璋一摆手:“朕意已决,不必多说了。允炆……”
“一名老太太送的。”乐之扬笑了笑,“她说若要找她,可凭此物来见方掌柜。”
乐之扬心想:席道长平时还算萧洒,如何一赶上朱元璋,立即变得畏畏缩缩,一点儿也不利落。当下笑嘻嘻说道:“朱元璋不是慧眼识人吗?他让我做太孙的伴读,可见他很有目光。”
朱元璋微微一笑,说道:“这体例有点儿意义,较之前策,算是中策,至于上策么,朕还要细心想想。”他言下之意,朱允炆的体例竟是下策。皇太孙面皮涨紫,瞪了乐之扬一眼,眼里尽是肝火。
乐之扬上了肩舆,但见席应真闭合双眼,仿佛入眠。肩舆行了一程,不久到了阳明观。乐之扬心中有鬼,扶席应真进入云房,便要退出,忽听老道开口说道:“先别走,把门关上。”
老者扫乐之扬一眼,点头说:“却之不恭。”乐之扬见他气度狷介、分歧俗流,本来怕他回绝,一听这话,喜不自胜。
“有劳了。”乐之扬笑嘻嘻说道,“甚么特长好菜、陈年佳酿,固然将上来吧!”方掌柜含笑去了,不久伴计将来肥鸡卤鹅,另有几样时鲜好菜,一壶陈年女儿红。
朱允炆还没说话,黄子澄起首按捺不住:“陛下,他只是一个羽士,怎能做储君的伴读……”
朱元璋一挥手,又转向乐之扬:“道灵,你读书么?”乐之扬道:“大略读过几本。”
“换了是我,宁肯挨一顿棍子。”席应真白他一眼,“总比进了东宫掉脑袋强。”
乐之扬随口答道:“小道不懂兵法,却知兵凶战危,莫如不战而胜。”朱元璋双目精光暴涨,沉声道:“如何个不战而胜?”
两兄弟听了这话,齐声应道:“孙儿必然不负重托。”
伴计见别人俊衣美,仓猝躬身赔笑:“公子包涵,老头儿琴声太苦,惹得阁上的主顾不欢畅。”
“慢来。”朱元璋又拿起一份奏章,“这件事更加毒手,元人进犯大同,允炆批复,谷、燕二王两路进兵,谷王正面应敌,燕王断厥后路,小羽士,你又觉得如何?”
一时候,殿上世人的模样好有一看,既想放声大笑,又怕遭到斥责,一个个鼓腮瞪眼,憋得万分辛苦。
“千秋功业,终成灰土。”落羽生扶起胡琴,扯动弓弦,长声吟唱起来,“倾城倾国恨不足,多少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吴主江山空夕照,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俄然间,两个伴计从阁中冲了出来,此中一人指着老者痛骂:“兀那老狗,滚一边儿去,拉如许的哭丧调子,还让不让人做买卖?”一边叫骂,一边捋起袖子想要动粗。
黄子澄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朱元璋正眼也不瞧他,又向席应真说道:“宫中禁卫森严,不如宫外安闲。你出宫疗养几天也好。下个月是朕的生日,十七儿提了个独特体例,办一个‘乐道大会’为朕庆生,届时诸王进京,天下乐工也要齐聚都城。故而你也不要走啦,留在都城,凑一凑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