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王浚上奏伐吴,司马炎大殿议兵。[第2页/共4页]
司马炎凝睇奏章末句“时哉勿可失”,恍忽中犹见五年前羊祜在此处咳出的血渍——那日老臣攥着帝王衣袖嘶声道:“若待孙皓迁都修城,东吴恐十年不得下!”
又要一唱一和的禁止司马炎伐吴。
“不能不驳!”杨珧不由心震:“臣觉得太常卿所言不当!"边言边就跨步出班,孔殷当中,绯色官袍在青石砖上扫过,几近扬起灰尘。“去岁募兵时,朝廷许以'斩首一级赐田十亩'之诺。信誉尚且还在耳边环抱,现在将士血战得胜,朝堂若怜惜爵赏,难道令全军寒心?”
“你!”
果不其然,贾允话音未落,只见太常卿何劭当即接口:"贾公所言甚是。昔年邓艾平蜀,功高震主而生祸端,前车之鉴不成不防。"
喜好晋乱请大师保藏:晋乱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王浑的奏章沾着巢湖水腥而来:“臣三战濡须口,缉获吴军《北进方略》。随附的设防图显现,武昌新城墙基深五丈,外砌虎斑石,恰是羊祜生前预警的"龟甲城"。”
杜预月前所呈《荆襄策》忽从御案滑落,帛书展开处朱批"宜速"二字不由闪现,犹带着墨香。
“伐吴大计,在此一举!”
荀勖看着丈余长的白练账目,轻抚玉笏接口:“臣闻益州船匠多逃往汉中,可见......”
新制的旌表立在朱雀大街两侧,红绸在东风中猎猎作响。来自陇西的退伍士卒牵着朝廷犒赏的耕牛走过酒坊,掌柜们争相捧出浊酒:“军爷大壮国威,该当尝尝新酿的春醪!”太学门前的揭榜处,几个布衣墨客指着皇榜群情:“听闻平虏将军府本日又送出二十车粟米,都是赐给阵亡将士遗属的......”
贾允、荀勖不由一脸气愤,正与争论正,益州信使忽突破殿门。
黑玉棋子刚落"建业"星位,忽见黄门侍郎捧襄阳急奏踉跄而入。
天子御言,哪个敢再出声?
建威将军王戎轻抚腰间《周易》,武昌城头的烽烟在他通俗眸中变幻成八卦阵图。
帝王浑厚之声震得殿角铜铃微颤。
张华早已看得明白,哪等他们说完,俄然也展开三丈图卷,图卷上桐油渗入的松木纹路鲜明在目——恰是王浚随奏附上的战舰修复详图。每处蛀痕皆用朱砂标注修补计划:更替龙骨十二具,重裹船首铁甲,所需工料不过伐吴军费十一之数!
日晷指针将及巳时,司马炎俄然起家,十二冕旒珠玉相击如碎冰落盘。丹墀下二十余位将领甲胄鳞光连成银色波澜,殿别传来羽林卫改换岗哨时铁戟顿地的闷响。帝王最后望了眼东南边向,建业宫城的飞檐斗拱仿佛倒映在他乌黑的瞳人里:“诸卿”,天子声音蓦地举高,惊起殿脊鸱吻上的宿鸟,“让孙皓听听洛阳的晨钟!”
正在司马炎看罢杜预奏章略显烦恼之时,倒是忽听前来阻谏的贾允又要阻战,不由忽的暴怒:“贾允!"帝王暴喝震落梁间积尘,“永平元年你阻伐蜀汉,泰始六年你谏停平羌,今复欲误朕耶?”
不错,贾允恰是此意。
司马炎的指尖忽得落在奏章上“吴主孙皓每宴群臣,置黄门郎监察,醉即剥面凿眼”处骤停。侍中张华趋前低语:“上月吴地细作来报,昭明宫'流香渠'中新溺毙十二宫人,皆背刻'谏迁都'血书。此正与王刺史所奏报吴主昏庸无道,东吴诸臣皆都想食其肉,啖其血以解心头之恨来看,确是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