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王浚上奏伐吴,司马炎大殿议兵。[第3页/共4页]
“伐吴大计,在此一举!”
武帝的目光扫过丹墀下的群臣,只见贾允气的面色乌青,何劭倒是低着头只顾自的捻着朝珠,张华如有所思地抚着奏章,仿佛在思考着甚么。
武帝不由缓缓开口,声音在金銮殿梁柱间回荡:“传旨!擢升马隆为平虏将军,赐爵关内侯。凡西征将士,按斩首级数赐田宅,亡者更加抚恤其家。着太常择谷旦,于南郊设坛祭天,以表榜马隆平叛之功。”
现在,他没有食言,他做到了,做的轰轰烈烈!
副将杨济更是握紧腰间新铸的环首刀,寒光掠过他年青面庞,蓦地生出一股肃杀之气。
"启奏陛下,凉州八百里加急。"尚书令张华出列时,腰间玉组佩收回清脆的撞击声。他展开奏报朗声朗读:"征西将军马隆率部大破鲜卑秃发树机能,斩首八千级,余众尽降。秦凉二州已复归王化......"
张华推枰而起时,白玉棋子滚落"武昌"棋位。
天子御言,哪个敢再出声?
这是益州刺史听闻马隆封赐,按捺不住心中建功立业的欲望,连夜上的一道请战伐吴的奏章。
太尉贾允接过蟠龙金印时,指尖不自发地摩挲印纽。十年前毒杀曹髦的鸠酒仿佛仍在血脉中流淌,现在却要统帅灭国雄师。
贾允忽被司马炎吓到,仓猝免冠叩首,额血染红砖缝,前面跟进的荀勖的进贤冠也不由倾斜欲坠,冯紞的笏板已是忽的裂作两截。张华看着胆战心惊的几位大臣,冷静展畅怀中的漕运图,漕运图上,二十年前与羊祜共绘的粮道朱线,现在正与王浚楼船东进线路完美重合。
当龙骧将军王浚之名响彻大殿时,蜀地特制的犀皮战靴踏碎青砖裂缝间的晨霜。这位巴蜀海军统帅与广武将军唐彬对视点头,袖中《江防要略》帛书模糊暴露墨迹——那是三个月前潜入建业的细感化性命换来的东吴设防图。
荀勖看着丈余长的白练账目,轻抚玉笏接口:“臣闻益州船匠多逃往汉中,可见......”
帝王浑厚之声震得殿角铜铃微颤。
“莫非看了此图。两位大人还那么说吗?”
司马炎的指尖忽得落在奏章上“吴主孙皓每宴群臣,置黄门郎监察,醉即剥面凿眼”处骤停。侍中张华趋前低语:“上月吴地细作来报,昭明宫'流香渠'中新溺毙十二宫人,皆背刻'谏迁都'血书。此正与王刺史所奏报吴主昏庸无道,东吴诸臣皆都想食其肉,啖其血以解心头之恨来看,确是一模一样。"
司马炎凝睇奏章末句“时哉勿可失”,恍忽中犹见五年前羊祜在此处咳出的血渍——那日老臣攥着帝王衣袖嘶声道:“若待孙皓迁都修城,东吴恐十年不得下!”
喜好晋乱请大师保藏:晋乱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建兴三年暮秋,长安城覆盖在萧瑟的北风中。太极殿前的铜驼在晨雾里若隐若现,檐角垂下的冰凌被初升的朝阳照得晶莹剔透。殿内龙涎香袅袅升起,武帝司马炎身着玄色十二章纹冕服,指尖无认识地摩挲着御案上的奏章,目光掠过殿中垂首而立的群臣。
殿中顷刻响起嗡嗡群情声:“马隆立了盖世奇功!”群情声中,老臣王浑捋着斑白长须,浑浊的眸子倒是不断的转动着,而年青的中书监荀勖紧紧盯着本身的笏板,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武帝猛地站起家,九旒冕上的玉珠簌簌作响:"好!自泰始七年鲜卑兵变,十年间折损我朝四员大将,本日因了马隆而终见功成,实乃我社稷大幸!朕岂能不再厚厚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