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义父与义子(二)[第2页/共2页]
在河南、陕西的一些处所,“认干亲”是通过“碰”来完成的。在河南郑州、开封一带,婴儿出世的头一天早上,婴儿的父亲便要出门“碰”姓。“碰”到的第一小我,不管是男是女,是老是幼,婴儿的父亲都要跪下叩首,然后向其申明家中生了孩子,并请对方为小孩起名。畴昔,乡村夙起的多为拾粪老头,有的毫无思惟筹办,但碍于风俗,不便推却,只好信口扯谈一个。因而,“粪筐”、“箩头”、“狗娃”、“猫娃”等名字就出来了。这些名字固然有点不雅,但幸亏只是奶名,是人们对小孩的爱称,只是小时候叫,也就没多大干系。有的处所,被“碰”到的人除了给婴儿取名外,还要送给婴儿一件礼品,并被认成干亲。在陕西一些处所“认干亲”普通是在孩子“满月”的那天,由其祖母或祖父抱出去,出门后遇见的第一个成年人即拜为干妈或寄父。当然,这类“碰”除了有必然的随机性外,大多数场合常常都是事前安排好的,“碰”见的第一人,或是与他家干系要好,或是有职位有身份之人。
在北京,人们普通以为认寄父,干妈会对于爹、干妈本身亲生的后代倒霉,以是不是嫡亲老友,人们普通是不敢求其作为本身孩子的寄父、于妈的;并且拜干亲,两边要互送礼品,并摆酒菜,今后每年三节两寿,干儿子、干女儿家都要给寄父、干妈送礼,做寄父、干妈的也要回赠礼品,以是,不是丰富之家也是难以应酬的。
在杭州,小孩“认干亲”却有另一套民风。他们所拜的干亲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鲁迅先生文章中常常提到的“无常鬼”。在那边,“父母恐其子不寿,又惧拜寄父娘用费大,便不寄于人,而寄于无常鬼”,俗称“拜胡干爷”。据本地传说,无常鬼是阎罗王专门派来拘摄死者之魂的鬼,将后代寄于无常鬼,是但愿它不要拘摄寄子之魂,以保长命之意。畴昔,世人不晓得无常鬼的名义,而将它讹为胡姓,因而便有“胡干爷”的称呼。寄拜胡干爷的体例是:小孩的父母先要做一件极新的白衣衫,然后将它带至庙中,用它去调换胡干爷偶像身上的旧衣,并以烧酒、烧饼、香烛、银锭供而焚之。最后,由庙中僧报酬出寄之子取名。今后,每年七月,小孩的父母都要抱其前去寺庙拜贺胡干爷的生日,直到小孩年满16岁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