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寺头·祈雨·庙会[第2页/共4页]
鸡毛信转手叫“转单”,转单时要焚香。卷烟上转三圈后插在架上。鸡毛信一经收回,要求信不落地,一村读过以后当即送往下一村,头一天送信,第二天午后祈雨典礼开端。
祈雨有祈雨的条规,要开列详细村名和村与村之间的间隔,每村每家去人一名,哪个村贴人力多少,哪个村庄出多少铳、多少牌,哪个村庄出鸣枪几杆,哪个村庄打五色步兵旗锣……诸如此类都有明白详确的要求。别的到哪个村放铳几声,到哪个村点名一次,到哪个处所落架,都有明文规定。不守时不从命调遣的人受甚么惩罚,罚钱多少,各村筹办甚么吃喝,诸如豇豆米汤,羹汤捞饭,柿圪连米汤等,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云首河长年水量充分,河中有一个深潭,就是资猜中提到的神潭,也叫白龙潭。白龙潭上方曾有一座龙王庙,也称云首庙。祈雨步队将龙王雕像请进云首庙内,摆放祭品,起香供奉,然后开端祭拜祷告,宣读祷文。祷文称《祭龙王文》,曰:“民国某年,岁次某月,朔越祷告,合社人等,谨以香烛油席之仪,敢昭告于龙王尊神位前,曰:上天久旱,下民之忧,罔可空告,惟神是求,伏愿油然作云,施宏恩于庶物;沛然下雨,降甘霖于田畴。清茶明粢,是祝是酬,神其不远,来格悠悠!尚飨!”
祈雨的第一个步调是建议村用鸡毛信事前告诉各村,鸡毛信的内容大抵为:“晋沁一方,凡遇大旱,惟向云首社神奫祷告雨泽,从无不该,今旱魃为虐,庶物颓枯,敝村谨按旧规,已择于某年某月奉擎龙神,肃斋会仪,前去神奫,求祈拜祷,按期路程,循途进步,凡所过各村贵处,理宜先为通启,谨此。上呈各村,社首公所诸君爷台,览毕转送前村,勿误是望!中村某某某拜具。”
祈雨时抬的龙王雕像,必须是用龙王庙边上的柳树雕镂,祈雨的人要用柳枝编成柳帽戴在头上。祈雨步队抬着龙王雕像从中村解缆,一起锣鼓喧天,彩旗飘飞。有抬龙王的、抬大鼓的、抬小鼓的、担神物枪药的,浩浩大荡,绕山过岭,向沁水的云首河解缆。沿途路过下寺头、上寺头、塔里、庵头、玉溪、蒲池、固县等村,到达沁水境内的云首村就到了目标地。
流经云首村的河道叫云首河。
关于祈雨的讲究多多:停止祈雨典礼的邻村,如想借用上寺头的龙王雕像,不成以公开请走,遵循端方必须去“偷”:早晨悄悄进村将龙王雕像抬走,出村时放鞭一挂,以见知会。祈雨毕再悄悄送回,焚香供奉后拜别。何故如此,已是知其然不知其以是然了。
我们沿山道而上,来到龙王庙遗址,另有残垣断壁耸峙在萋萋榛莽中。褐红色的石块垒砌而成的残墙,孤零零地鹄立在中午的天光下,勾画出苦楚萧索的剪影。遗址上长满了荒草,四周是散落的破砖碎瓦,捡起一块,放在手中摩挲着,仿佛触摸到了当年的明月清风。这里的一草一石,见证过政权的更迭和社会的变迁,经历过云首河旷达的热忱和瘦细的凄寂,也雕刻着农业文明由盛而衰的汗青轨迹。那一刻,我仿佛读懂了甚么叫沧海桑田,心底出现一丝“无可何如花落去”的悲惨……远处,有几位农夫赶着牲口在耕作,下有三支溪流在此处交汇,一条平坦的公路沿河伸向远方……上寺头定于2010年四月初二的祈雨活动,距1944年最后一次祈雨,时隔了六十七年之久。有了半个多世纪的间断,已经不大能够完整遵循本来的法度一丝不苟地停止了,但想来大抵上应当不离其宗,其目标旨在规复一种即将消逝的风俗文明,而非雨水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