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寺头·祈雨·庙会[第1页/共4页]
祈雨有祈雨的条规,要开列详细村名和村与村之间的间隔,每村每家去人一名,哪个村贴人力多少,哪个村庄出多少铳、多少牌,哪个村庄出鸣枪几杆,哪个村庄打五色步兵旗锣……诸如此类都有明白详确的要求。别的到哪个村放铳几声,到哪个村点名一次,到哪个处所落架,都有明文规定。不守时不从命调遣的人受甚么惩罚,罚钱多少,各村筹办甚么吃喝,诸如豇豆米汤,羹汤捞饭,柿圪连米汤等,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鸡毛信转手叫“转单”,转单时要焚香。卷烟上转三圈后插在架上。鸡毛信一经收回,要求信不落地,一村读过以后当即送往下一村,头一天送信,第二天午后祈雨典礼开端。
祈雨的第一个步调是建议村用鸡毛信事前告诉各村,鸡毛信的内容大抵为:“晋沁一方,凡遇大旱,惟向云首社神奫祷告雨泽,从无不该,今旱魃为虐,庶物颓枯,敝村谨按旧规,已择于某年某月奉擎龙神,肃斋会仪,前去神奫,求祈拜祷,按期路程,循途进步,凡所过各村贵处,理宜先为通启,谨此。上呈各村,社首公所诸君爷台,览毕转送前村,勿误是望!中村某某某拜具。”
题记:上寺头村民全数是赵氏家属,这个家属的远祖是谁,从那边迁来,已不得而知。畴前曾有两条清澈的河水绕村而过,一条叫长河,另一条叫大河,又叫西头河。两条河道经李寨九女湖汇入沁河,至今仍有“四十里长河五十里宽”的民谣存活在村民的口头。现在两条河皆因开矿挖煤断了水脉,早已了无踪迹。
白龙潭龙王庙创修于大清乾隆元年,于乾隆四十九年玄月初五日重修,以后的运气不甚了了,终究毁于上世纪60年代,而现在只剩下一堆废墟。
上寺头是一个斑斓的天然村,村建于明洪武年间,有一百来户人家,因位于悬泉寺之上,故而叫了“上寺头村”。正逢一年春好时,桃花初开,麦苗新绿,灿黄的连翘花于山间地头一丛一片尽情绽放,在蓝天白云下残暴夺目,间或有标致的锦鸡出没在麦田间。
流经云首村的河道叫云首河。
穿过漫山遍野的迎春花,沿着凹凸起伏蜿蜒盘曲的山道,驱车来到云首村。在汩汩流淌的云首河边果然就看到了笔墨里记录的白龙潭,捡起一块石子投进潭中,沉闷的“咕咚”声说了然潭水的确深不成测。《云首白龙潭创修龙王庙碑记》一文说:“……沁东偏北,有聚落曰云首。云首溪水,自西北来,去村二里余,飞瀑直泻,激而成潭。潭方以长,而深则莫能测焉。父老相传,谓为龙潭。旧无庙,吾村亦无祀,岁遇旱魃,邻郡中村之民辄来祷,投石于潭,雨即随应……”碑记一文为当时云首村一名叫邢如人的秀才执笔。
云首河长年水量充分,河中有一个深潭,就是资猜中提到的神潭,也叫白龙潭。白龙潭上方曾有一座龙王庙,也称云首庙。祈雨步队将龙王雕像请进云首庙内,摆放祭品,起香供奉,然后开端祭拜祷告,宣读祷文。祷文称《祭龙王文》,曰:“民国某年,岁次某月,朔越祷告,合社人等,谨以香烛油席之仪,敢昭告于龙王尊神位前,曰:上天久旱,下民之忧,罔可空告,惟神是求,伏愿油然作云,施宏恩于庶物;沛然下雨,降甘霖于田畴。清茶明粢,是祝是酬,神其不远,来格悠悠!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