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寺头·祈雨·庙会[第3页/共4页]
鸡毛信转手叫“转单”,转单时要焚香。卷烟上转三圈后插在架上。鸡毛信一经收回,要求信不落地,一村读过以后当即送往下一村,头一天送信,第二天午后祈雨典礼开端。
在和白叟们的随便闲谈中,体味了一点上寺头村的村史。上寺头村民全数是赵氏家属,全村没有一家外姓。这个家属的远祖是谁,从那边迁来,已不得而知。当年的村不叫村,叫社,村长叫社首。这或许是“公社”“社会”称呼的根本语义也未可知。
白龙潭龙王庙创修于大清乾隆元年,于乾隆四十九年玄月初五日重修,以后的运气不甚了了,终究毁于上世纪60年代,而现在只剩下一堆废墟。
穿过漫山遍野的迎春花,沿着凹凸起伏蜿蜒盘曲的山道,驱车来到云首村。在汩汩流淌的云首河边果然就看到了笔墨里记录的白龙潭,捡起一块石子投进潭中,沉闷的“咕咚”声说了然潭水的确深不成测。《云首白龙潭创修龙王庙碑记》一文说:“……沁东偏北,有聚落曰云首。云首溪水,自西北来,去村二里余,飞瀑直泻,激而成潭。潭方以长,而深则莫能测焉。父老相传,谓为龙潭。旧无庙,吾村亦无祀,岁遇旱魃,邻郡中村之民辄来祷,投石于潭,雨即随应……”碑记一文为当时云首村一名叫邢如人的秀才执笔。
初春的一个周日,受朋友之邀,来到泽州县下村镇的上寺头村,旨在为该村四月初二的庙会做点鼓吹策划,是以得知上寺头村要在庙会这一天停止陈腐的祈雨典礼。“祈雨”这个词,早已尘封在影象中,乍一传闻,让我实在感到别致。
别的要张贴布告,题为“云首祈雨本街告白大报”,云:“旱魃为虐,庶物颓枯,旱既太过,百谷干枯,民气有诚,庶问天意。今谨择于某月某日午后,鸣金斋集,东河行香,次日拂晓,一概恭往云首,祷告雨泽,凡我村中在会人等,各宜虔诚整肃,勿得整齐不齐,如有渎事玩忽,定行按例重罚,毫不秉公,谨将条例开列与后……”
有乾隆年间的《祭龙王文序》,出自中村乡间秀才手笔,骈体格局:“……圣德好生,普天降平康之赐,神龙赐福,率土沾雨露之休……”洋洋洒洒,文采飞扬,可见当年晋城乡绅的文明水准。
上寺头的龙王庙坐落在二松岭,二松岭因有两棵古松树而得名。二松岭也叫卧龙山,和一条青龙的传说有关,后因本村有秀才赴京赶考未中,自发无颜面对父老乡亲,回籍后在卧龙山吊颈他杀了,因而卧龙山又叫了秀才山。那两棵古松束缚后还在,于上世纪60年代被当作“四旧”砍掉了。龙王庙里原有一口天然的水井,深不见底,涝不溢,旱不枯。传说曾经有人想弄明白这口井到底有多深,就用一条长绳吊了一把斧头垂下去探查,成果绳索放完了还没有到底。拉起斧头来,却见斧刃上有血,说是不谨慎伤了龙鳞……这些传说和故事只要上年事的人能讲出一点,而那口井只剩下一个遗址,遗址上新建了一口没有水的水泥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