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荒村拾遗 > 《荒村拾遗》序

《荒村拾遗》序[第1页/共3页]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2009年初春,在晋城“凤城论坛”上见到了程立胜拍摄的《太行梯田》,麦苗青、菜花黄,风景绝佳,色采灿艳,便耐不住想去游走一番。因而选了一个周六,伴同几位摄友去到阳城的大山里,本想让斑斓的秋色洗涤一番尘心,却不经意看到了一座座的“空壳村”。这些村落镶嵌在山坳间,随坡就势,青瓦青砖,充满天然的大美。可用拍照机拉迩来细心一看就看出了村里的衰颓,屋子大多残破不堪,很多人家的窗户只剩了黑洞洞的窗框,且每个村庄几近都是一样的空寂,一样的萧索,自此才晓得,乡村的空壳化已是一个天下遍及的征象。

信赖那些支撑我和援助我出版这本书的朋友们,对乡村有着同我一样的爱,谨此,对他们的帮忙表示竭诚的谢意!

乡村是和大天然高度调和的保存体例,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澹泊,是“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乌黑菜花稀”的诗意,是“儿童相见不了解,笑问客从那边来”的浑厚,是“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活泼。恰是乡村的故乡风情孕育了中国的山川画和典范的故乡诗。乡村是国人共同的故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根脉地点。丢弃乡村,毁灭古村庄,意味着我们民族的传统文明将被连根拔起。

晋城陈腐的天然村大多有着百年以上的汗青,那些遗留在残垣颓壁间的文明碎片,明示和见证了乡村曾经有过的繁华昌隆。乡村的民居修建不但仅记录着农夫曾经的保存状况,也记录了中国传统的思惟文明,这一点在各种气势的砖雕石雕木雕中到处能够表现出来。淹没在荒草杂树之下的,是千百年来发展传统文明的肥饶泥土,乡村曾经的光辉,奉告了我们中国农夫有过的精美糊口和高度的自治才气。

在村落的民居修建中,有美学,有汗青,有诗词歌赋,有品德思惟,有人生态度,有前人的社会代价观,另有那种被我们称之为“意义”的东西。常平常常听人说现在的糊口甚么都不缺,就是没“意义”。说穿了,以是感受“没意义”,归到底子上,就是因为丧失了民族传统“文明”的神髓……在乡村,到处能够看到老屋子的门楣上雕镂有“耕读传家”四个字,细想来这四个字毫不是空洞的标致标语,而是前人曾经有过的社会抱负。民以食为天,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谛,“耕”是人类物质保存的根基手腕,而“读”是人类精力糊口和文明糊口的根基体例。“耕读传家”“耕”在前“读”在后,盖因“耕”是“读”的根本,没有粮食保持生命,“读”是没法独立完成的。

孙喜玲

《荒村拾遗》一书的写作、出版乃至拍摄,正缘于如许一份爱,一份不成救药的爱、深切骨髓的爱。

带着疑问和不解,我开端切磋访问晋城周边的天然村,访问中不经意发明了晋城乡村厚重的人文沉淀,这些埋没在乡村民居修建里的汗青文明让我震惊,让我沉迷。让我震惊和沉迷的不但仅是年代长远的民居修建,另有乡村的风俗以及诗意栖居的环境和澹泊的糊口体例,其代价是线装孤本,是无韵之诗,是立体的汗青,是中国传统文明骨骼的要素,是民族文明之底子地点。毫无疑问,它们一旦毁掉毫不会再现,却又必定了必将跟着古村庄的灭亡而灭亡,是以抓紧时候做一些记录留此存照,成了本身给本身强加的一种任务。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