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沟·寨上·坪上村[第2页/共7页]
其二
我问:“人们为甚么不把这些老屋子修一修,那么标致,荒废了多可惜。”老乡说:“农夫的事情不好办,一个院子里住的都不是一家人,那是‘土改’时候分下的,东一家西一家,滴水连着房檐,你想修他不想修,弄得谁也修不成。再说看着都雅,实在不能住了,太旧了。人们现在都修了新房,趁不住再去费那劲了。”
除夕夜道场即事三首
一家大门吊颈挂着“居敬行恕”的匾额,还是无缺,落款为“甲辰孟秋洎园张竹书题”。字体凝重内敛,充满了汗青的厚重感。但不晓得是哪个朝代的“甲辰孟秋”,落款边上有两枚红色嵚印,内容不详。
笔者暮年在《为文的妙处》一文中曾经援引过李贽在《焚书》卷三《杂述》中的一段笔墨,曰:“且夫世之真能文者,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不时有很多欲言而莫能够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别人之酒杯,浇本身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不偶于千载,既已喷玉唾珠,昭回云汉,为章于天矣,遂亦自大,发疯大呼,流涕痛哭,不能自止。宁使见闻者切齿咬牙欲杀欲割,终不忍藏之名山,投之水火。余揽斯记,想其为人,当当时必有大不得志于君臣朋友之间者,故借佳耦聚散人缘以发其端。因而焉喜才子之可贵,羡张生之奇遇……”不说他的皇皇巨著,就这么一段笔墨,已让人绝然倾倒。
从寨上走出来,看到一座残破的牌坊杂在四周的红砖房间,牌坊下立着两块石雕,经历了光阴的洗磨已然残损了,但还是保存着雍容华贵的气度。牌坊右首模糊的字样有:“万历壬寅季冬立”。左尾落款为:“孙王尔相书”。牌坊中间的注释已经看不清了,上面用白石灰刷了几个歪歪扭扭的笔迹,仿佛是“备战”甚么的内容,正在揣摩,走过来一名老者来,先容说:“这是刘东星当年为他教员修的墓,刘东星的教员叫王之洲。”说这个村庄固然都姓刘,但都是刘东星的旁系,刘东星的直系已经没有先人了。
其三
又载:“宣统元年(1909),任黑龙江巡抚署民政吏治幕僚长,究览东北情势。入民国後,历任山西雁门道尹、都督府秘书监政务厅长、警务处长、同蒲铁路修建批示部襄办。三十年中,除官山东之一短期外,以在山西军署任秘书长为最久,誉满三晋。抗战军兴,帮手阎锡山,於忻口临汾诸战役,动员公众,策反肃奸,以及经济作战,莫不谋虑精密,使敌进无所掠,退无所据,进献特多也。民国三十年,任铨叙部长、测验院副院长、行政院副院长,创个人办公与简化公文,效果大著。三十八年,任行政院秘书长,力任艰危,备极辛苦。三十九年,任天下公事员高档测验典试委员长,为国抡才。同年,任测验院院长,创职位分类、严人事办理。四十四年,转任总统府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