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浩气冲霄 杏坛讲学[第1页/共3页]
“不知此行休咎?”颜无繇面有忧色。
这青年名曰邓析,而从他刻写的《管子・心术篇》的内容也能够看出法出于道,或说依道以正名备法。不过默刻研读《管子》并不代表邓析是道家或者法家之人,反而是习道、法而开名辩之学的名家前驱。
“哞……”青牛再叫,还是是先前不急不缓的步子,垂垂两人远去,身后隐有紫气随行。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尔等自行复习所学,不成懒惰。”孔子安闲淡然,随使者一同向王宫而去。(未完待续。)
此番孔丘明悟正气本源,对于六合天然、道法本源的认知大有精进,已然能够正式称“子”。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宦途不见转机,孔子乃创办书院,正式传授弟子。孔子之前,学在官府,由各个大氏族把持,包含周王室的太学,孔子以后,学在四夷。
其四名曰颜无繇,字季路,听着这个名字陌生的话,那说他是颜回之父应当不陌生了吧。颜回,字子渊,也称颜渊,尊称颜子,厥后的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孔门十哲之首,儒家五圣之一的复圣。
这牛上老者恰是云游天下的老子,而这青年则是老子收的弟子,名曰辛研,号计然,又有道号通玄。蓦地,通玄转头看向北方,隐见浩气冲霄,面庞凝重,又隐有跃跃欲试之色,手中牛绳不由抓紧。
孔子广收门徒,大开私学之风,教书育人,乐在此中,三年光阴,一晃而过。
此中数人倒是值得一提,其一名曰闵损,家道贫苦,字子骞,家道贫寒,寡言慎重,为人极孝,鞭打芦花、单衣顺母之事广为鼓吹。
……
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讲学之地筑一杏坛,因坛前孔子亲种四棵杏树而称杏坛。此地乃是儒家最首要的弦歌讲学、弟子读书的处所,故有杏坛讲学之说,杏坛也代指教书授人之地。
齐国,演武场上,青年面露刚毅之色,自语道:“吾孙武此生,不弱于人。”孙武青铜大剑再刺,剑破虚空之声有如虎啸,锋锐杀伐之气大盛,隐成白虎之形。
这日,孔子端坐杏坛之上,其讲授内容倒是周朝礼乐,其下数百弟子席地而坐,正听得出神。俄然,有哒哒马蹄声响起,倒是鲁昭公使者来此,传令召见孔丘。子路问因何事召见,使者不言,孔子笑道:“吾问齐景公与晏婴出访鲁国,想来与他们有关吧。”
青年又从旁拿起一卷空缺竹简,刻刀轻划,重新开端刻写起来。“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君臣父子人间之事谓之义。登降揖让,贵贱有等,亲流之体,谓之礼。简物小米一道,杀惨禁诛,谓之法……”
郑国,青年收回目光,看着刻坏的竹简,感喟一声笑道:“唉!又要去砍几根竹子了。”
浩然正气珠自眉心进入孔丘紫府祖窍,大放无量光亮,乳红色神光晖映五脏六腑,洗涤周身。无穷六合正气滚滚而来,从窍穴毛孔直入孔丘体内,为其锻造无上证道之基。半晌以后,浩然正气珠从紫府下移至黄庭,半晌以后又下移至命府,本源道韵,烙印周身窍穴。
当然,为包管儒家传承,儒家另有太保一脉,即儒门护法,在修习文道的同时兼修武道,凡是以剑、尺、笔、扇为兵器。不过此时文道修炼体系还未呈现,还需求孔丘多多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