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浩气冲霄 杏坛讲学[第2页/共3页]
此番孔丘明悟正气本源,对于六合天然、道法本源的认知大有精进,已然能够正式称“子”。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宦途不见转机,孔子乃创办书院,正式传授弟子。孔子之前,学在官府,由各个大氏族把持,包含周王室的太学,孔子以后,学在四夷。
这日,本是平平常常的一天,孔子像平常一样夜读史乘,残灯如豆,不过孔半夜能视物,倒不在乎灯光暗淡。不知不觉间,孔子福诚意灵,竟渐入悟道之境,心神一片透明,一道浩然刚正之气起自黄庭,游走奇经八脉、四肢百骸。
此中数人倒是值得一提,其一名曰闵损,家道贫苦,字子骞,家道贫寒,寡言慎重,为人极孝,鞭打芦花、单衣顺母之事广为鼓吹。
这青年名曰邓析,而从他刻写的《管子・心术篇》的内容也能够看出法出于道,或说依道以正名备法。不过默刻研读《管子》并不代表邓析是道家或者法家之人,反而是习道、法而开名辩之学的名家前驱。
……读书便是文道,又包含琴棋书画四道,初有文气,后为正气。凡是来讲肉身孱羸,到厥后乃至被称为手无缚鸡之力,但神魂却极其强大。那些胸有万壑,经天纬地,学究古今的大儒,动机朴重,一眼洞悉民气,一言劝人向善,但凭胸中一口正气,鬼神易辟。一声喝斥,更可变更无穷六合正气,等闲震死妖妖怪邪,至高深境地,万法不侵。
其五名曰南宫敬叔,乃是鲁国贵族,为孔子讲学供应了很多便当,而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孟子的六世祖。
这牛上老者恰是云游天下的老子,而这青年则是老子收的弟子,名曰辛研,号计然,又有道号通玄。蓦地,通玄转头看向北方,隐见浩气冲霄,面庞凝重,又隐有跃跃欲试之色,手中牛绳不由抓紧。
东海之滨,一名白发白须,仙风道骨的老者坐于一头青牛之上,漫无目标,缓缓而行。老者身边另有一名青牛,一袭青衫,猿臂蜂腰,手中牵着牛绳。
孔子广收门徒,大开私学之风,教书育人,乐在此中,三年光阴,一晃而过。
垂垂,孔丘周身有朗朗读书声大起,有无数人族先贤披荆斩棘,带领人族从茹毛饮血的蛮横期间进入礼乐法制的文明期间。这一刻,六合有感,星光大耀,地腾龙气,浩然正气显化于世,直冲九霄,震惊寰宇。
其三名曰曾点,字子皙,萧洒不羁,其志“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若说曾点世人不大熟谙的话,那提起他儿子想来世人应当不会陌生,恰是曾参。曾参,字子舆,后代尊称曾子,更是成为儒家五圣之一的宗圣,收有二徒,一曰子思子,一曰吴子吴起。
东海之滨,老子腐败的双眸复又变得浑浊,淡淡开口道:“走吧。”通玄闻言,收回目光,手中牛绳轻牵,向前而行。
青年又从旁拿起一卷空缺竹简,刻刀轻划,重新开端刻写起来。“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君臣父子人间之事谓之义。登降揖让,贵贱有等,亲流之体,谓之礼。简物小米一道,杀惨禁诛,谓之法……”
“不知此行休咎?”颜无繇面有忧色。
待浩然正气珠复又返回紫府,沸野盈天的浩然正气也垂垂消逝,孔丘缓缓展开双眸。那是一双如何的眼眸,坚固不拔,通俗如星海,包含无穷大聪明,吸引仁人志士跟随摸索,共同初创礼乐昌隆的承平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