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1939年[第3页/共5页]
我们来到大饭店那扇玻璃黄铜质地、沉重的大门口,一名身穿礼服的门童将门拉开。理查德带着莉莉与小艾风采翩翩地迈进大门(这是他对她们两小我的昵称),对女人们又搂又抱,而我急仓促地跟在他们身后。我向门童道了谢,他悄悄掀起帽子请安。“穿过大厅,酒吧就在左边。”他明显很清楚我们并非旅店的住客。我还向来没有到过如此堂皇的处所(或许,多年前的芝加哥火车站除外),没有张口结舌地盯着看已经算是尽尽力了。我们的头顶有流光溢彩的吊灯,屋子正中心摆着一张光彩熠熠的红木桌,上面放着庞大的陶瓮,内里插满了富有异国情调的鲜花。
莉莲对我微微一笑:“你还向来没有去过夜总会,对吧?”
我走到绿色沙发前面,渐渐地停下了脚步。我才不急着出来当烘托呢,免得没定性的理查德萧瑟我,拿我当个格格不入、没诙谐感的老呆板对待。或许,我不如到处逛逛,再回住处去好了。归正自从看完白日那场电影,统统都让我感觉不太实在。对我来讲,明天已经够分量了,绝对比平常日子有分量很多。
正在后座上翻阅《银幕》杂志的艾米丽开口说:“还真是板着脸啊,薇薇,你得放松些。女人们,你们晓得朱迪・加兰35是在大激流城出世的吗?她的原名叫弗朗西斯・埃塞尔・古姆,看来这名字星味不敷啊。”
《绿野仙踪》真是光怪陆离。吵嘴色的农场摇身变成了五彩斑斓的幻景,它是如此残暴而多姿,正如多萝西・盖尔的实际糊口是如此浅显而熟谙。当她回到堪萨斯(算是心想事成吧),天下却又再次变回了吵嘴色。“回家真好。”她说。在农场,她的人生将通向火线平坦无波的天涯,那边出没的人们便是她这平生将遭受的全数人物。
“这么说也对。”他说。
“等一下。”我说,“甚么意义,出门?”
我下楼来到客店大堂,莉莲正跟一个男人牵动手。多亏莉莲放在手袋里的照片,我认出那是她的未婚夫理查德。他的个子比我设想中矮一些,还不如莉莲高,脸上尽是痘印。莉莲身穿一条翠绿色无袖直筒连衣裙,长度刚好及膝(比赫明福德不管哪个女人的裙子都短三英寸),搭配着一双玄色中跟鞋。
我那小小的房间在四楼。把行李放进壁橱后,我坐在床上蹦了几下。床垫很薄,弹簧嘎吱作响,但我感觉一阵欣喜。跟养父母一起出门总有人管着,老是规端方矩:一段温馨的车程,一个已经定好的目标地,再加上夜色中开车回家的一段路,尼尔森先生腰板挺直坐在前座上,身边的尼尔森太太则谨慎留意着公路中间线。
我们向五个街区开外的电影院走去,我却俄然回过了神:莉莲恐怕向来就没有筹算要跟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吧。
在我火线,他们三人安步穿过大厅,又是尖叫又是大笑,理查德用一只胳膊搂着莉莉的肩膀,另一只则紧搂着小艾的纤腰。“嘿,薇薇。”莉莉转头大声喊道,仿佛俄然记起了我在这里。“走这里!”理查德拉开通往酒吧的双扇门,向着空中一挥手,让暗笑私语个不断的小艾和莉莉进了门。他跟上前去,大门在他身后缓缓关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