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1页/共4页]
目睹着数日已过,白狼却仍不见踪迹,符儿内心也有些打鼓。算着光阴,仙姑应在三今后折返,符儿从速奔向蕉林,在不远处蹲守着圈套,恐怕放走了白狼。
郭威身形魁伟,勇力过人,因为脖子上刺了一只飞雀,是以唤名“郭雀儿”。郭雀儿出身费事,十八岁参军行军,于比年交战厮杀中练就了一身好武功。然生逢乱世,成一赳赳武夫者何其为易,但能标新创新,出人头地,乃至与石、刘之辈称兄道弟,不但在于其胆识,更在于其智谋。而这统统,竟与其阁房柴夫人有着莫大的干系。
九儿知情懂礼地谢过贤女师父与神女仙姑,回身便伙同小五小八等手舞足蹈、绘声绘影地跑遍满山衬着。
贤女复问之曰:“此若下山,所为之何?”
一日,有位老猎户看到符儿拎着花毛狐狸便硬是要与之互换,领着符儿到不远处的家里随便遴选心仪之物,符儿倒一点儿都不认生,跟着猎户至一棚户,见其家甚为清爽,墙上除吊挂各式弓弩亦书有条幅数具,清雅不俗,阁房另有一妇哺一婴,见符儿来访更是热忱号召。符儿见之亲热,便风雅地将狐狸连同其他猎物都送给了白叟一家,只求得借宿几晚并喝口热汤。
在蕉林驻守数日,符儿已摸索出一套圈套见效之法:一则阱口要平。符儿抽出尚木枝,先将其搭在圈套上,再覆之以蕉叶,使其不至于凸起。二则不着陈迹。在圈套四周要横放更多的蕉叶,与圈套处融为一体。三则声东击西。在离圈套不远措置几处波折,使猎物遵循预定之线路准准地朝着圈套靠近。四则隐身阔别。符儿将绣金铃与影幻纱制成彩铃发带,操纵影幻纱自在伸缩变幻之特性,一头系于尚木枝,另一头延长至一里开外符儿藏身之地。如此,铃铛一响,自有猎物奉上门来。
正值晌午,符儿嚼了几口从猎户家带来的干粮,打盹虫渐渐爬上脑袋,头显得更加沉重起来。符儿干脆将彩铃发带另一头系于发梢,这才放心肠呼呼大睡。
避世山上隐,出世蒿里行。此世生民立,万世开承平。
先说“后唐”运势。前有言,唐末晋王李克用养“十三太保”,大太保李嗣源先随李克用交战三十年,屡建奇功,后随三太保李存勖转战十年,灭梁建唐,终因功高震主,遭飞语诽谤,难在朝中自主。
自先唐为贼人篡灭后,中原之土凡是“李”姓称王者,好用“唐”之名贯之,以显其正宗。北有号“唐”者,因雄踞中原要地,史称“后唐”;南有号“唐”者,则称之为“南唐”。
惝恍间,为学之期已过三年,巫女们亦八九岁不足,在贤女师父的悉心教诲下,个个知书达理却又不失天聪,文质彬彬而又身怀武功,各房扶养斋女非常高傲,引得其他斋女乃至游女纷繁上书神女仙姑,尽快下山寻得良种为嗣。仙姑常常应请,开坛设法以问天机,却屡试不顺,不得已才停滞这些年,未有冒然下山。
话说这黛眉仙山位于洛阳城之西北,而仙姑欲往之金陵却在距此往东南边向千里以外。九儿跟从仙姑下山后并未一起疾行,却被安设于离神山脚不远的一处茂林,本地人称之“神雨蕉林”。
仙姑令九儿驻守此林等候白狼来投,且用“诛仙罗盘仪”在一开阔地卜算经纬,得寻一坑,复又以蕉叶盖之,意在以此为圈套,势必将白狼活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