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方剂杂论 > 第138章 实脾散

第138章 实脾散[第1页/共7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晨光穿透舷窗,在潮湿的船面上投放工驳光影。厚朴展开《济生方》"实脾散"条目,羊皮卷上的朱砂讲明泛着微光:"夫水气之疾,虽见证于表,其本在脾。当以温阳实脾为要,行气利水为佐。"笔迹感化江雾,好似方义中"温化"之旨。周氏伸直于药榻,腹大如瓮,胫肿处皮肤绷急如鼓,排泄液在晨光下泛着淡黄光芒。

厚朴(行气除满)展开九州舆图:"江南卑湿,茯苓用至两半;北地苦寒,附子增至五钱;西陲燥烈,佐麦冬三钱;东滨咸潮,添防己二钱。此乃《医学源流论》'因地异治'真谛。"

落日西下,周氏在船面演练五禽戏,惊起数只江鸥。附子将杜仲籽撒入药圃,白术轻抚新发的薏苡幼苗。茯苓望着江面波纹,恍忽见《周易》"坤卦"爻辞闪现:"阵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药船犁开金色波浪,舱内《济生方》悄悄合页,仿佛见证了一场六合人药的完美交响。

暮色苍茫时,周氏腹水减退三成。附子凝睇艾灸余烬中的坎卦残影,茯苓将调剂后的丹方刻于樟木药牌。木香与草果的影子在舱壁上交叠,好似河图中"天三生木,地八成之"的法术之秘。厚朴立于船头,远眺渐平的江面,恍忽见《周易》"水火既济"卦象倒映波澜当中。

气滞血瘀案(张妇):泽兰配莪术,遵"血水同源"之训

干姜(温脾散寒)捧出煨制记录:"姜汁炒附子可增温通之力,《修事指南》载此法解附子毒性。"

戌时再剂,厚朴观其舌象:"灰苔退薄,然舌面龟裂——《辨舌指南》'红纹隐现者阴液耗'。"附子取麦冬三钱:"当遵《温病条辨》'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佐甘润以制刚燥!"

【构成】厚朴去皮,姜制,炒 白术 木瓜去瓤 木香不见火 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炮,去皮,脐 白茯苓去皮 干姜炮,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舌淡红苔薄白,右关脉渐充:"《诊家枢要》'缓而有力者脾气复'。"左尺沉中见滑:"《脉经》'沉滑者肾气充'。"

申时再剂,暮色中腹围缩减三指,振水声转弱:"《医宗金鉴》'腹软声减者水退'。"然舌面现细纹:"《辨舌指南》'红纹隐现者阴伤',当减附子至二钱。"

茯苓(利水渗湿)以五色丝线串连医案:

茯苓指导药柜:"《医宗金鉴》谓'善后当缓',故减附子峻烈,增薏苡淡渗。"她取陈年粳米,"《本草述钩元》载'粳米汁养胃阴',煎药当以此为引。"

茯苓(臣药)青衣渗入浪沫,取泽兰三钱捣汁:"《本草公理》谓'泽兰活血利水,善治血瘀水肿'。"她翻开患者裤管,"胫前紫斑如云,恰如《血证论》'离经之血便为瘀'之象!"

寒湿困脾案(李翁):草果加至三钱,应"辛开苦降"之法

干姜(温脾散寒)将未煨制的姜块掷入药釜:"《本草经疏》谓'干姜守中回阳,生用反增辛散'!"甘草铜勺急掠,捞出姜块:"仲景用干姜必炮,《修事指南》载'煨姜去其悍烈,留其温守'!"炉火映照下,煨姜断面虎魄纹如江底暗潮。

《金匮要略》在案头无风主动,展于"虚劳篇":"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抢先实脾。"附子观此喟叹:"仲景早已明示'四时脾旺不受邪',此番调摄实乃恪守中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