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6.9[第3页/共3页]
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老子:「品德经」:第六十三章
祸莫大于不满足﹔咎莫大于欲得。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六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知和曰「常」,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民之处置,常于几成而败之。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老子:「品德经」:第六十一章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不如坐进此道。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故建言有之:
是以贤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是以贤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二章
老子:「品德经」:第六十章
夫何故。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故满足之足,常足矣。
是以贤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静胜躁,寒胜热。平静为天下正。
夷道若颣﹔
生之徒,十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