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9[第3页/共4页]
何谓贵大患若身。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此三者觉得文,不敷。
六亲反面,有孝慈﹔国度昏乱,有忠臣。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企者不立﹔跨者不可﹔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飂兮若无止。
老子:「品德经」:第十三章
处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是以贤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天得一以清﹔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八章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一章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其次,畏之﹔
强行者有志。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六合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知常容,容乃公,
俨兮其若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六章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是以贤人去甚,去奢,去泰。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不失其所者久。
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孰为此者。
悠兮其贵言。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上仁为之而无觉得﹔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始制驰名,名亦既有,
谷得一以生﹔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知名六合之始﹔驰名万物之母。
昔之得一者: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此三者不成致诘,故混而为一。
侯王得一觉得天下贞。
混兮其若浊﹔
老子:「品德经」:第七章
谷无以盈,将恐竭﹔
玄牝之门,是谓六合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故有之觉得利,无之觉得用。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一章
师之所处,波折生焉。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天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九章
世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品德经》——《老子品德经》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是以贤人之治,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道常有为而无不为。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往而不害,安平泰。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不见可欲,使民气稳定。
不自见,故明﹔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道常知名。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四章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窈兮冥兮,此中有精﹔其精甚真,此中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