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大魏食货志 > 第69章 铜雀台十一

第69章 铜雀台十一[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建立门庭,自建安始。曹子建摆设整饰,立阶层以赚人升堂,用此致诸趋赴之客,轻易成名,伸纸挥毫,近似一概。子桓精思逸韵,以绝人攀跻,故交不乐从,反为所掩。子建是以赛过阿兄,夺其名誉。实则子桓天赋骏发,岂子建所能赛过耶?

《秋胡行》(“平常绿池”篇)出入分合,巧而不琢。(“朝与才子期”篇)因云宛转,与风回和,总以灵府为逵径,毫不从笔墨问津渡,宜乎迄今二千年,人间了无知者。

《清河作》玄音绝唱。

《黎阳作》二首(“朝发邺城”篇)丕虽狂狡,而出音命序,聊亦近何。百年闰位,非无福智人,漫焉抚有如此哉。(“殷殷其雷”篇)只用《毛诗》“雨雪载途”一句,纵横成文,伤悲之心,慰劳之旨,皆寄词句以外。一以声响写之,此公子者,岂不允为诗圣!(同上卷二)

《月重轮形》篇无穷覆盖,一以犹夷出之,陈子昂面勇耳。(以上《船山古诗评比》卷一)

宋长白

《燕歌行》魏文代为北征者之妇思征夫而作。妇人感时物以起兴,言霜飞暮落,鸟亦知归,独我君子客游不返,令我思之肠断。又代为我君子度其客中必至之情,则必慊慊思归也,必一恋故里也,而何为淹滞他方,使妾茕茕独守者。其归与否,谅非君所得专,是以使我忧之甚,而泪下沾衣。卽欲解忧乎,乃操琴而秋声发悲,短歌而吟声难续。又视此明月照牀,清秋长夜,皆悲伤之侯也。柔肠委宛,仰瞻双星而问之曰:[尔之遥遥相望也,又独何辜而限於河之无梁乎?]此诗情词悱恻,为叠韵歌行之祖。

【堆叠字】(诗)有两句连三字者,如魏文帝:“西山一何高,高高殊无极。”(同上卷三十)

《善哉行》(“上山采薇”篇)子桓《论文》云:“气之清浊有体,不成力疆而致。”其独至之清从可知已。藉以此篇所命之意,假手植、粲,穷酸极苦,磔毛竖角之色,一引气而早已不由。轻风远韵,映带民气於哀乐,非子桓其孰得哉。但此已空千古,陶、韦能清其所清,而不能轻其所浊,未可许以嗣声。(“有美一人”篇)排比句一入其腕,俱成飞动,犹夫骀宕句入俗笔,尽成滞累,於是乃知天禀。“嗟尔古人,何故忘忧。”古来有之,嗟我何言。如此胸中,乃许言情。(“朝日乐相乐”篇)悲愉酬酢,具用其始情,一入熳烂,即屏去之。引气如此,哪得不清。(“朝逰高台观”篇)用赋广托,不知者或谓之比。

《杂诗》二首(“漫漫秋夜长”篇)果与“行行重行行”、《联袂上河梁》押。主齐盟者,唯此二诗罢了。扬子云所谓不似从人间得者也。(“西北有浮云”篇)风回云合,缭空吹远。子桓《论文》云“以气为主”,正谓此。故又云:“气之清浊有体,不成力强而致。”夫大气之行,于虚有力,于实无影,其清者密微独住,亦非嘘呵之所得。及乎世人,,茫昧於斯,乃以飞沙之风,破石之雷当之。究得十指如捣衣槌,真不堪令三世父老见也。钟嵘伸子建以抑子桓,亦坐此尔。云“东南”,云“吴会”,正与平子《四愁》同一幻出地界。旧题此诗在黎阳作,吕延济觉得谓汉挞伐,盖五官时也。“客子常畏人”,自别有旨,唐人乃云天限南北之意,钝置杀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