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竹林七贤[第2页/共7页]
1. 平生经历:
4. 喝酒轶事:
4. 作品及影响:
1. 家庭出身:
向秀(约 227 年 - 272 年),字子期,河内怀县人,是魏晋期间的哲学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以下是对他的详细先容:
3. 文学艺术成绩:
率真随性:他与族人集会喝酒时,不消酒杯,而是用大盆装酒,围坐一圈畅怀痛饮。当时有猪来喝盆中的酒,他也直接凑上去与猪一道喝。
3. 宦路过历:
王戎(公元234—公元305年),字浚冲,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白沙埠镇)人。他是三国至西晋期间的名流、官员,出身王谢望族琅琊王氏。以下是对他的详细先容:
玄学思惟:主张“贵不管”,以为“至人无宅,六合为客;至人无主,六合为所;至人无事,六合为故。无是非之别,无善恶之异,故天下被其泽,而万物以是炽也”。这类思惟脱胎于老子的“有为而治”,夸大天下之乱始于“有”,只要“无”才气令天下安。
宇宙观:接收了汉人的阴阳五行之说,相沿哲学本体的观点太素,以为太素以后,阴阳两分,二者相错而成五行,由此演变人类万物,万物当中又有气的感化,气的盛衰推植物的演变。
阮咸的作品见于野史着录者独一两种,一是《难答论》,二是《阮咸集》。见于其他文献着录者,独一《易义》一种。但厥后《阮咸集》散逸,集合详细的作品已不得而知。
入仕受重用:山涛与司马懿夫人是表亲,是以遭到司马氏的正视。司马师号令司隶推举山涛为秀才,以后他历任郎中、骠骑将军王昶的处置中郎、赵国国相、尚书吏部郎等官职。景元五年(264 年),钟会在蜀地反叛,司马昭筹办西征,命山涛镇守邺城,并代理行军司马一职,还拨给其五百亲兵。同年,山涛受封为新沓子,并转为相国左长史,统领别营兵。司马昭曾让宗子司马炎拜见他。司马昭想将世子之位传给小儿子司马攸,山涛以为废宗子立少子违背礼法,会影响国度安危,司马炎终究得以被定为世子,还亲身拜谢山涛。
6. 文学作品:
阮咸(生卒年不详),字仲容,陈留尉氏人,是魏晋期间的文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以下是关于他的一些详细先容:
被迫退隐:司马氏掌权后对阮籍不竭拉拢,他历任太傅司马懿的处置中郎、关内侯、散骑常侍等职。正元三年(公元256年),他要求出任步兵校尉,以此摆脱司马氏与曹氏的政权之争,因担负此职时候较长,后代也称之为“阮步兵”。
竹林之游:王戎少年时,与阮籍成为忘年之交。阮籍和王戎父亲王浑熟悉,王戎当时在郎舍。阮籍每次去王浑的寓所,待一会儿就走,但去看王戎的时候,好久才出来。阮籍曾对王浑说:“浚冲清雅高贵有见地,非你可比,和你说话,还不如和阿戎说话。”王戎是竹林七贤中年纪最小的一名,与阮籍、嵇康等人竹林之游,谈玄唱和。
识鉴过人:王戎长于识人,对于品德之士、清议之士和有社会清望的人,多停止拔擢,并且长于识辨那些表里不一的人,不肯与这类人来往。比如,他的堂弟王敦当时申明显赫,但王戎却不喜好他,多次回绝王敦的拜访,厥后王敦公然叛变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