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口耳之学与身心之学[第2页/共4页]
世人应道。
高拱和张居正也回了一礼,正欲持续往前走,世子俄然闯进人群里,一把拉住喜庆的胳膊,“咦!是你!在稷下书院时我见过你呢!”
二人目光碰撞,心中都明白裕王对岐惠王地盘分派的态度,这是借着王阳明的心学来表达态度。
“这一贯在看王阳明说理,特别是‘口耳之学’,王阳明深觉得弊。天理人欲,其精微必不时用力省察禁止,方日渐有见。现在一说话之间,虽口讲天理,不知心中倏忽之间已有多少私欲。盖有窃发而不知者,虽用力察之,尚不易见,况徒讲而可得尽知乎?说寻求‘成圣’是成绩本身的内涵德行以达到至贤人之境,而相反,若逗留在外在认知和言说的‘口耳之学’,便是‘为人之学’。为甚么‘为人之学’不可,要人成绩至贤人呢?请两位徒弟讲讲,子理,孟静,刚峰,可远,你们也都想想。”
想现在,严党一倒,朝堂之上就只剩下清流一派,徐价花了多少时候多少心机爬到了内阁首辅的位置,纵观汗青风云,实在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又被高拱代替,高拱又被张居正用寺人陈洪踢下了位,昔日同一条战线的战友,终究还是变成了权力面前的合作者,本来觉得明朝最着名的是寺人,实际上比寺人比不过握兵权废天子的唐朝寺人,比外戚又比不过新帝即位权力更迭最快最敏捷的竟然是外戚的两汉外戚,明朝最着名的是天子与臣子,臣子与臣子的权力斗争,都只剩半壁江山快亡国了,竟然还在党争,明朝啊,真是又荒唐又悲惨。
没谁敢对严嵩脱手,都是以礼相待。
嘉靖还没倒下,裕王固然对徐阶的很多主张不太对劲,也不敢真的撕破面皮,只是不但愿他持续为他身后的世家大族做事,这才有本日这场会晤。但千万没想到,张居正会如此奇妙又等闲地化解了徐阶身上的错处。
其别人不管是否定可,这时候也接踵点头。
这般直接的问话的确闻所未闻,连裕王和王妃都愣住了。
冯保也将世子放到地上,陪他玩闹。
于可远暗自揣摩着,又想到,以陈洪现在的处境,必然会对这些本该收缴进国库的银子动心,想要献给嘉靖来弥补错误。嘉靖如此贪婪,奉上门的东西不会不要。
司礼监,内阁,六部九卿,谁都有怀疑。
谭纶:“王爷,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海瑞若真在户部弄出甚么不好的事,他恐怕也要受连累。
裕王本想着顺这个话切入正题,却仍然有些担忧,不由望向李氏。
高拱和张居正对望一眼,对于裕王这般谨慎谨慎地入题求证,深感安抚。
裕王又缓缓坐回到位子上,寂静地望向张居正。
接着裕王又望向海瑞,“海瑞,这些天你在山东办的差事,我都有耳闻,也倍感欣喜。是王妃向父王求的情,让你一起跟着回到都城,以你的才调,不该拘束在山东一县的小处所。”
看着面前这一幕,于可远眉头皱了皱,微不成查地朝后退了半步,尽量保持与海瑞的间隔。但他也清楚,颠末稷放学院和山东这一遭,很多人都会把他和海瑞绑在一起,虽不是翅膀,扯上干系是必然的。
陈氏见李氏也倒完茶,便将茶壶放下,向着寝宫阁房走。李氏跟在陈氏身后。
但毕竟是徐阶的主张,赵贞吉想不明白,为何裕王会这般不给徐阶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