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口耳之学与身心之学[第1页/共4页]
“有空常来这里,我带你看些好东西!”世子笑着。
喜庆有些惶恐,忙跪下道:“喜庆见过世子爷,世子爷万福金安!”
闻声院子里的欢闹声,裕王明白李氏的用心,这时那颗心固然没放在孩子身上,却也陪着世子谈笑了两句。
这是在问如何措置严嵩。
世人都正襟端坐在椅子上,也都猜到了裕王召他们所为何事,都悄悄地等他说话。
裕王喊住了二妃,“迩来学之所惑,你们也未曾明悟,两个徒弟和诸位大人都在,听他们讲讲。”
海瑞:“臣鄙人之身,却也只百姓费事,积弊在国库空虚,年复一年,民生痛苦日趋,臣大胆请王爷保举臣入户部任职。”
看着面前这一幕,于可远眉头皱了皱,微不成查地朝后退了半步,尽量保持与海瑞的间隔。但他也清楚,颠末稷放学院和山东这一遭,很多人都会把他和海瑞绑在一起,虽不是翅膀,扯上干系是必然的。
严世藩是槛送京师的,被囚车押出去。但严嵩不一样,人家在最后关头并未反叛犯上,反而成为禁止严世藩持续犯浑的首要人物,功绩确切谈不上,但也不算罪大恶极。何况还干系到徐阶和高拱这两个派系对严党其他官员措置的态度。
如此奇妙地切入正题,并且直指关键!于可远目光一闪,望向身边的海瑞,海瑞也是眼睛一亮。
见世人来了,李氏忙对冯保喊道:“冯保,带世子到旁处玩!”
这般直接的问话的确闻所未闻,连裕王和王妃都愣住了。
恐怕不成制止了!
或者说,裕王爷小我对措置严嵩的态度是甚么。
于可远暗自揣摩着,又想到,以陈洪现在的处境,必然会对这些本该收缴进国库的银子动心,想要献给嘉靖来弥补错误。嘉靖如此贪婪,奉上门的东西不会不要。
说完,张居正朝着低头暗自神伤的赵贞吉望了一眼。
宫女和寺人们这会按例都已经躲避了,陈氏和李氏在给世人倒茶。
裕王:“既然喊你在这里听,有迷惑,当然也能问了。”
二人目光碰撞,心中都明白裕王对岐惠王地盘分派的态度,这是借着王阳明的心学来表达态度。
高拱和张居正对望一眼,对于裕王这般谨慎谨慎地入题求证,深感安抚。
高拱会心,出言道:“冯保,还是带世子去花圃玩吧,我们要与王爷谈闲事。”
而更让他欢畅的是,玩闹之间,便瞥见高拱张居正他们被孙詹事和门房领进了大院。
陈氏身份贵重些,只给高拱和张居正倒了,李氏则给谭纶、赵贞吉、于可远和海瑞倒茶,然后代人躬身侧在一边。
“是。”喜庆只能应道。
高拱:“王妃此问让臣等佩服。这个答案在唐太宗留下的千古名言中就有答案,‘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饥,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帮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侧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也就是说,实心为民者为‘身心之学’,冒充为民者为‘口耳之学’!刚才太岳所讲历朝历代但有如许的‘身心之学’者,便不会亡尽,也要有个前提。如果君主重用‘口耳之学’,而萧瑟了;‘身心之学’者,则日光暗淡,不能冲淡雾霾,是国之大患!”
陈氏见李氏也倒完茶,便将茶壶放下,向着寝宫阁房走。李氏跟在陈氏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