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口耳之学与身心之学[第3页/共4页]
世人应道。
“我大明朝也该是这等自擅自利之辈亡尽之时了!”裕王俄然站起,不再讳言大声问道:“此次拘系岐惠王和严世藩及其同僚,收回银两之多,实该尽数缴入国库以填空虚!地步尽数偿还刻苦百姓!那些想从中妄图好处的恶奴赃官,也该彻查严惩了!”
谁也没想到,张居正竟然会说出如许一番话……
接着裕王又望向海瑞,“海瑞,这些天你在山东办的差事,我都有耳闻,也倍感欣喜。是王妃向父王求的情,让你一起跟着回到都城,以你的才调,不该拘束在山东一县的小处所。”
裕王和高拱都怔愣住了。
司礼监,内阁,六部九卿,谁都有怀疑。
闻声院子里的欢闹声,裕王明白李氏的用心,这时那颗心固然没放在孩子身上,却也陪着世子谈笑了两句。
裕王望向谭纶,“何事?”
裕王喊住了二妃,“迩来学之所惑,你们也未曾明悟,两个徒弟和诸位大人都在,听他们讲讲。”
说完就领着世子和几个寺人今后花圃去,路过期,世子还不忘对高拱张居正躬身:“二位徒弟安好。”
于可远暗自揣摩着,又想到,以陈洪现在的处境,必然会对这些本该收缴进国库的银子动心,想要献给嘉靖来弥补错误。嘉靖如此贪婪,奉上门的东西不会不要。
世子疾步走到了世子面前,“世子爷,徒弟们来了,我们到花圃里玩耍。”
海瑞:“臣鄙人之身,却也只百姓费事,积弊在国库空虚,年复一年,民生痛苦日趋,臣大胆请王爷保举臣入户部任职。”
裕王在内心打了个问号,立即端起威势,对远处的孙詹事叮咛道:“带我的信物和保举信,去吏部说一声,让海瑞到户部任云南司主事。”
户部云南司主事,虽主管云南,但户部的其他事也有参与,且是在北京任职。
冯保也将世子放到地上,陪他玩闹。
乃至海瑞和于可远也错愕地望向张居正。
“快起快起,你们都是客人,无需这些虚礼!”世子人虽小,却已有些严肃,举手投足间尽显皇室气质。
话音落下,冯保这才带着不太甘心的世子出了院门。
“前一阵子,因担忧倭寇肇事,戚继光和俞大猷已经将军队派到本地一带,审判严党官员时,也确切找出严世藩暗通倭寇的证据。通倭本是大罪,按律会祸及家人。但关头期间,胡部堂冒死劝戒严嵩,严嵩并没有与严世藩伙同。部堂大人病情太重,在拘系岐惠王和严世藩时便归天,其子已护送部堂大人回籍,而严嵩则伴同车驾进了都城。因皇上早有旨意,不准严嵩进京,但此事干系甚大,臣等不敢做主,还请王爷示下。”
陈氏见李氏也倒完茶,便将茶壶放下,向着寝宫阁房走。李氏跟在陈氏身后。
海瑞跪下道:“但不知王爷要海瑞到那边任职!”
李氏会心,这是但愿本身能问出甚么,便迎上目光问道:“王爷,我能问两位徒弟一句吗?”
赵贞吉作为心学大师之一,天然能听出裕王提这个题目的深意。甚么:“讲之以身心”,就是在攻讦他对岐惠王名下地盘分派的不作为,这不但仅是对他政见的不对劲,乃至上升到对别品德和学问的质疑,这远比政治主张的分歧还要严峻。
裕王没有答话,李氏开口了:“这事不该由王爷出面,就是说一句话,也分歧适。谭纶,你只需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照实向内阁禀报,如何措置他,皇上会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