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副凯旋将帅的神情[第1页/共3页]
“微臣亦作如是观!”兵科都给事中温纯出列道。
高拱笑着说:“我知叔大有人选,且知人选为谁。”说着,他伸出食指往茶盏里悄悄一沾,顺手在几案上写下了一个名字。
皇上坐直身子,款款道:“兵事至重,人才可贵,必博求预蓄,乃可济用。高先生处画周悉,具见为国忠猷,都依拟行!”说完,做起家状,鸿胪寺赞礼官一看,忙高唱一声:“散朝——”
张居正道:“恰是。俺答与虏庭驻牧丰州滩,他的六个儿子,宗子黄台吉在宣府边外,离边三百里;其他各子别离于大同阳和、得胜堡、杀胡堡、山西偏关、陕西河州等边外二三百里处驻牧。老酋俺答早已是国朝最大祸害!”
张居正看了一眼,笑了起来,道:“哈哈哈,玄翁知我。恰是王之诰。他是居正的亲家,但内举不避亲,王之诰做三边总督,合适。”
“蓟辽总督谭纶、宣大总督王崇古,”高拱对劲地说着,“北边两要地,督抚得人,三边总督,就照叔大说的,用王之诰!”
“高阁老,你不是在大力裁汰冗员吗?连太病院按摩科都裁了,如何俄然又加员额?”刑科给事中舒化嘲弄道。
“兵部侍郎例由会推,谷中虚可作人选。”高拱定夺道。
张居正道:“玄翁可谓远虑。”
吏科给事中戴凤翔大步出列,道:“启禀陛下:祖宗成宪,巡抚或以布政使升迁,或以京堂外放,兵备道还要升按察使、布政使方可升巡抚,高阁老所言,与祖制分歧。”
“方逢时乃玄翁同年,居正同亲,便于相同。”张居正笑道。
百官在“嗡嗡”声中散去,刑科给事中舒化义愤填膺地说:“他一上来就事情祖制,我要上本!”
“陈其学老成慎重,只知袭故套,不敢越雷池一步,合适存翁的胃口。”张居正苦笑说。隆庆二年因石州沦陷,宣大总督王之诰回籍听勘,徐阶发起起用陈其学接任。
高拱手指持续向左挪动,说:“延绥、甘肃、宁夏三镇首要防备俺答之弟吉囊及三子,但是吉囊各部散处河西僻隅,与俺答诸部不成同语。故今之制驭诸虏,要在俺答一酋罢了。”
高拱看出来了,皇上不肯他与科道争论,遂持续陈奏:“臣又思之,养才虽足以备用,然奖惩不明,何故尽人力?体恤不周,何故尽民气?故臣又拟奖惩办法多少,倶载于疏中,不再渎扰圣听。”他又躬身一揖,“臣受皇上眷任,誓图报称,见得边事废弛,必须得人乃可振起,而用人不得其道如此,若今不为之改制革新,恐因循愈久愈难清算,故特为我皇长进言,以济目前之急;预为储养,以备他日之用。安攘之计,或莫先于此。伏望圣明裁断,不堪幸甚!”
“叔大有甚话,说嘛!”高拱催促道。
朝会的一应礼节已毕,高拱一抖朝袍,躬身奏道:“皇上,臣有本奏。”
“高先生说的是!”皇上以赞美的腔调道。
高拱缓缓道:“臣有《议处本兵及边方督抚兵备之臣以裨安攘大计疏》一道,今将方法,面陈皇上。”不等皇上回应,就说开了,语速不知不觉加快了,“二三十年来,边关多事,调剂难堪,兵部之任尤重。可臣亲眼所睹,总督每遇员缺,惶惑求索,不得其人,莫非真是国度乏才?非也!实因无储养之道而至!”他顿了顿,俄然提大声了调道,“兵乃专门之学,非大家皆能者。若用非其才,固不能济事,若养之不素,虽有其才,犹无济于事。可兵部官员,却与他部无别,不择其人,泛然以用,今将他官调兵部,明将兵部之官迁他处,人无固志,视为传舍,不肯用心于所职,如此,非惟无以备他日之用,而目下履职,亦有不当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