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腊八祈福][第1页/共7页]
2、卯初开坛·双辉相映
信众们顺次领粥时,发明碗底都沉着片松针或道符。墨客的粥里飘着片“魁星符”,咬开桂圆时竟尝到墨香——那是他昨夜抄经时滴在砚台里的;张猎户的碗底沉着松针,嚼到核桃时俄然想起父亲临终的话:“灵山的树,都是神仙的耳朵。”
2、 卯初映日·虹绡乍现
最奇异的是殿角的盲眼阿公,他捧着粥碗的手俄然顿住:“香......香里有光!”世人望去,见他碗中粥面竟映出殿内气象,恍惚的光影里,李真人与了尘师父的身影堆叠,好像双生莲在金光中绽放。
"师父,明日还要去采松针吗?"明海小沙弥抱着空了的陶罐问。了尘师父笑了,昂首望向窗外的灵山,峰顶的积雪在月光下泛着银光:"傻孩子,松针年年都会长,就像这腊八粥的香气,总会在腊八凌晨漫过信州城的每一条巷子。"
了尘师父赶紧扶起她,袖口拂过处,妇人瞥见他腕上戴着串松针编的手链,恰是当年小沙弥的模样。"施主可知,这松针需在冬至夜子时汇集,沾着初雪的北峰松针,吸了半年的月光精华。"他望向远处的灵山,晨雾正从山腰散去,暴露半座隐在云里的道观,"当年我在鹰嘴崖冻僵,是位姓张的猎户用松针粥救了我,现在不过是把这份暖意传下去罢了。"
陈铁头站起家,风铃在腰间轻响。他望向人群,见最前排的老猎户张叔正对着冰瀑作揖,箭囊上挂着片枯黄的松针——那是客岁腊月他在冰瀑下捡到的,当时他摔断了腿,是冰挂熔化的雪水救了他一命。“山神爷赏饭吃。”张叔常说这话,现在他闭着眼,口中喃喃念着只要灵山的风才气听懂的祷词。
《灵山粥香》
“当年我爷说,这风铃是冰瀑的喉舌。”陈铁头的声音混着铃声,沧桑里带着股子通透,“光绪二十三年大旱,百姓在冰瀑下跪了三天,我爷的风铃俄然断了三根冰棱,当晚就下了及时雪。”他抬手重抚风铃,冰棱大要竟闪现出淡淡水纹,像是山神在回应。
两拨法咒在殿中相撞,竟如琴瑟和鸣。当李真人的“金光咒”与了尘的“大悲咒”在香炉上方交汇,龙涎香俄然化作三十六道金缕,每缕金烟上都闪现出分歧的符印:既有道家的“安然”箓,也有佛家的“卍”字纹,终究在殿顶聚成太极与莲花相扣的图案。
陈老夫坐在老槐树下,看着空了的青瓷碗发怔。碗底的"灵山扶养"暗纹在阳光下愈发清楚,俄然想起三十年前小沙弥说的另一句话:"等我成了首坐,每年腊八都给你留碗头锅粥。"现在欲望成真,可阿谁总在雪地里捡松针的小沙弥,早已是两鬓染霜。
3、 卷烟化蝶·法咒交叉
1、子月凝寒·冰骨初成
“各位施主,可将心愿写于灯笺。”明心小尼姑托着漆盘穿行席间,盘中的羊皮纸泛着微光。王老爷咬笔沉吟,终究写下“商路通畅”,却在落笔时鬼使神差加了句“灾黎得济”;张猎户盯着箭簇上的刻痕,写下“山林永安”,墨迹竟渗入纸背,显出只展翅的山鹰。
妇人抱着孩子往城郊走,怀里的瓦罐还留着粥的余温。孩子趴在她肩上,手指着远处的灵山:"娘,山尖上的云彩像不像我们喝的粥?"妇人昂首,只见西峰的云雾正聚成碗状,金色的阳光从云隙间漏下,真如一碗撒了金箔的腊八粥。她俄然想起丈夫临终前说的话:"灵山的每棵松树都是神仙的拐杖。"现在终究信赖,那些落在雪地里的松针,原是神仙留给凡人的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