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中秋拜月][第5页/共7页]
3、子时星落·祈愿成辉
灯海升空的顷刻,灵山三十六峰同时亮起。玉京峰的红茅地泛着金红色光芒,如燃烧的月光;灵应峰的桑园飘出银辉,每片桑叶都映着孔明灯的倒影;聚鹊岩的喜鹊振翅飞起,羽翼穿过灯海,竟让某些灯面闪现出亲人的面庞——那是灵山对思念的回应,让远方的人在灯影中长久相聚。
最震惊的是“月魄显形”。阿莲瞥见祭坛中心的月光俄然凝集,构成半透明的月宫虚影,琉璃瓦顶、雕花朱栏,竟与灵山“月魄岩”的天然石洞一模一样。虚影中,嫦娥正抱着玉兔俯视人间,她的目光扫过祭坛时,每只琉璃碗里的果盘都出现微光,葡萄变成了星子,莲藕化作月桂枝,七巧菱的露水竟映出信众们的心愿:有少女祈愿家人安康,有妇人祈求五谷歉收,另有白叟但愿再见远方的游子。
子时初刻,第一盏孔明灯腾空而起。那是七十二岁的李公的灯,灯面绘着外洋返来的航船,船帆上的红茅纹在月光下竟真的鼓满了风,载着白叟对孙子的思念,向东南边飘去。紧接着,信众们的灯连续升空,素白灯海映着月光,恍若银河倒悬,每盏灯都是一颗会飞翔的星子,带着人间的炊火气,向月轮靠近。
中秋夜的灵山脚下蒸腾着桂魄清露,三十六级月光石台阶泛着温润的乳白光晕,每道石阶边沿都嵌着米粒大的红茅晶,在暮色中连成活动的星轨——那是太昊氏期间便存在的“月魄纹”,每逢望日便会与天上的二十八宿遥相照应。七十三岁的主祭陈真人身着月白道袍,袍角绣着用蚌粉调和红茅汁绘制的星图,每颗星宿都对应着灵山三十六峰的方位,腰间悬着的玉兔香炉由整块月光石雕成,炉盖上的捣药玉兔眼睛竟是活的,跟着月相转动,瞳孔中倒映着信州城万户灯火。
5、寅时心印·光海永续
晨雾漫进广场时,信众们开端汇集飘落的灯纱。这些沾过月光和灵脉的素纱,将被制成护身符、婴儿襁褓、父老寿衣——每一片都是灵山的祝贺,是六合对人间的和顺回应。陈真人望着玉简上的笔迹,发明“三教归元”四字下多了行小字:“万灯皆心火,灵山是归程。”这是太昊氏留下的规语,现在才在灯海祭中显形。
暮色再次来临时,灵山的月桂树开端飘香,红茅地在风中起伏,像一片燃烧的月光。陈真人站在祭坛上,望着信州城的灯火,俄然明白,所谓“灵山之灵”,向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迹,而是千万个凡人在每个团聚之夜,用至心与六合对话,让思念与戴德,化作永不燃烧的灵响,在月轮下,在峰峦间,在每个晓得畏敬的心中,代代相传。
6、寅时归梦·灵响永续
中秋前夕的灵山脚下浮动着淡金色的雾霭,陈家老宅的青石板天井被三十六盏琉璃灯映成半透明的虎魄色。十七岁的阿莲跪在三进天井中心,指尖抚过刚磨好的糯米粉,细滑的触感里混着如有若无的桂花香——那是凌晨在灵山“月魄岩”汇集的千年代桂,花瓣落在石磨裂缝间,连磨盘都染上了银河般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