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玄幻奇幻 >大话灵山 > 第39章 灵山藏经]

第39章 灵山藏经][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南宋末年,元兵攻破信州,藏经洞被重兵围困。当时的方丈无念禅师、监院玄机子、书院山长徐元杰,带领弟子们在洞中闭关七日,以三教经咒加固结界。石狮与金乌化作光盾,将洞门掩蔽得严丝合缝,元兵的箭矢射到门前,竟主动折成莲花形状。

(二)凿洞的崇高典礼

藏经洞的琉璃灯永久不灭,每抄完一卷经,洞顶便落下一盏,由三教标记构成:佛之莲瓣灯、道之云纹灯、儒之书柬灯。年青的墨客张恪(第三十三章法会中的墨客)在此抄《荀子》时,发明灯影会在石案上投出荀子与庄子论辩的幻影,仿佛千年先贤穿越时空对话。

第三十九章 灵山藏经

藏经洞的石案分作三层:底层储佛典,以莲花座承托;中层置道藏,刻八卦纹路;顶层放儒经,饰以玉琮纹。当慧明将贝叶经、李玄真将《品德经》古本、王博文将《四书章句集注》初刻本并置中心,洞顶的水晶石俄然齐亮,在空中投出“经天纬地”四大字,每笔都由三教标记构成:横是太极线,竖为梵文柱,撇捺如儒门笏板。

抄经的端方也充满三教聪明:佛家弟子先诵《金刚经》埋头,道家弟子需行“斋心术”,儒家弟子则要正衣冠、端坐姿。老学士张叔夜抄《周易》时,因心浮气躁,笔下笔迹倾斜,金乌俄然轻啄他的笔杆,墨汁竟主动校订,构成“正心诚意”四字——恰是儒家修心的警示。

卯时初,三十六名石工在灵山要地暖谷焚香祭拜。为首的老石工李得福,恰是当年参与刻经的陈阿九弟子,现在他手捧三教圣物:佛前莲花灯、道藏玉简、儒门石磬,顺次叩拜。当第一锤落在青石壁上,石屑飞溅处竟闪现金色纹路,细看竟是《金刚经》的首句“如是我闻”。

最震惊的是开洞三年后的冬至,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诡计打劫藏经洞。千余马队到达山脚下时,石狮与金乌俄然离开石壁,化作十丈巨灵:石狮口衔佛经,每诵一句,马队便堕入“业火”幻觉;金乌爪握道藏,每挥一翅,风雪便倒卷回北方。待天明,牧民们发明兵器上刻满三教符文,战马皆伏地不起,今后不敢再犯灵山。

(三)跨时空的文明对话

“大人,三元洞的地脉图已绘好。”幕僚陈墨展开羊皮卷,图上三色泉眼的位置与星象完整符合,“堪舆师说,此处地肺贯穿三教元气,恰是藏经的绝佳之地。”王彦斌抚过腰间玉牌,牌面刻着“三教归元”四字,恰是三年前插伎俩会时,高僧慧明所赠。

千年来,藏经洞的守经人换了三十六代,但誓词始终未变:“以佛心护经,以道眼观经,以儒行传经。”现任方丈演空法师,常指着洞顶的琉璃灯海:“每盏灯都是一个文明的火种,石狮与金乌,便是看管火种的永久卫士。”

2、保护灵兽:石壁上的活态文明

明朝万积年间,意大利布羽士利玛窦来到灵山,在藏经洞见到三教经卷合璧的异景。他发明《多少本来》与《周髀算经》相邻而置,佛典中的“须弥天下”与道家的“九天三界”,竟能在多少模型中找到对应。当他将琉璃灯的构造画入《畸人十篇》,欧洲学者赞叹:“东方的文明保护,本来藏在光与经的交响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