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经》中修行之法[第2页/共2页]
先说一下,证道之法。《品德经》中修行实证之法很多,比较较着有二种。
以下是功法:
最后说一下效验,据我友所述,特别是第三法,当进入无我状况,面前先是星星点点灵光,终究能成片稳定,此时,可悄悄企图念吸入印堂后泥丸宫,再进一步,可沿中脉起落,最后,一身透明,此时,可企图识调用灵光,所谓透视一些神通均为此光应用,如修符箓,以灵光画符,传闻效验立生。
在平常糊口中如何“抱一;用一”呢?佛经内里叫“舍识用根”,不消阳性认识,用赋性。道言元神,当代说法是潜认识以基层次。这个不太好了解,举个例子:开车的人,碰到告急环境,猛踩刹车,将车刹住了。你问他如何刹住的?他不晓得。因为他没有思虑,没用阳性认识,也就是“无”。但这个无中,又有“有”,因为他有刹车的行动,这个“有”又分歧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有,佛经内里叫“真有”、“妙有”。以是佛经上说:无便是有,有便是无。这个就是“抱一;用一”,人们平常叫“下认识行动”。人们常常在平常糊口中,偶然就进入这类状况。比如人在忙的时候,忙的饭也顾不上吃,水也顾不上喝,觉也顾不上睡,一忙一天、乃至几天,他感到很快,一天仿佛一会就畴昔了,这叫“忘我”。固然不吃、不喝、不睡,但没有饥、渴、困的感受。比及把事情做完了,他一下想起来了:本来我一天、几天没吃喝睡了。这一想来事了,又饿、又渴、又困,吃喝点东西,倒头便睡,一睡几天,好了,歇息过来了。
如何做:“抱一”的“一”,就是“道生一”的一,进入恍兮惚兮、似睡非睡、似守非守、若即若离状况就是“抱一”,即“用一”。佛经里讲的“一真法界”、“一心专念”的“一”,都是这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