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34[第3页/共3页]
1、患:弊端,这里指思惟体例上的弊端。
91、大腐败:思惟清楚,指熟谙达到了完整无蔽的状况。
37、至盛:极盛,管理得很好。
26、九牧:州的官长叫牧,当时把天下分为九州,以是称九牧。 虚:通“墟”。这里作使动词用,变成荒地。宗庙:当代帝王祭祖宗的处所,意味王室。 国:都城。
68、兼陈:全数摆设出来。 中:合适。 县:通“悬”。 县衡:秤,这里指衡量是非的标准。
50、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人,名家代表人物之一。言辞善辩,偶然流于抵赖,离开实际。
60、举:总括。
58、隅:角落,这里指一部分。
87、须:等候。 人:当作“入”。入:接管。
35、备:完整。 备色:各种美色。与下文“备声”等,义同。
79、臧:通“藏”,保藏,堆集。 何尝:未曾、并不是。
24、非:借作“诽”,谩骂。 不消:不肯着力。
85、谓之:奉告他。
17、德:通“得”。非:反对。非之上:在上面反对他。
62、饰:加以装潢,觉得夸耀。
48、慎子:即慎到,战国时赵国人,主张实施法治,否定贤达的感化。
53、数:法规条例。
84、剧:烦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