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15[第2页/共2页]
他倡导“性善论”,以为人道生来是善的,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6、莩(piao瞟音):饿死的人。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惟学说,在当时的汗青前提下有必然的主动意义。
孟子对答道:“杀人的杖(木棍)与刀口,有辨别吗?”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3、梃:杖。 刃:刀口。
孟子哲学思惟中一个比较首要的论点,就是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野兽相互吃,人且讨厌。以民为父母而行政(在朝、为官),不制止摈除野兽而吃人(暴政杀人),如何能称得上是公众的父母官呢?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曾受业于子思(孔子孙孔汲)的门人,一度任齐宣王客卿,因主张未被采取,暮年回家和他的弟子万章等着书立说。
《梁惠王诚恳情愿接管指教》
王说:“没有辨别。”
喜好穿越汗青,从太古到当代请大师保藏:穿越汗青,从太古到当代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孟子何故不肯开口直说呢?盖借它端迤逦说来,使王自认其非,然后举其弊而痛切言之,不但在我不见冒昧,在惠王亦能深服孟子之所言,而无以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