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我国封建社会初期~战国时代11[第1页/共3页]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4、志于道:有志于学习和实施贤人的事理。而耻衣恶食:又以吃穿不好为热诚。
28、识(zhi志音):记。之:指学习所得的东西。
第一条,孔子说:“学习(新知识)并在必然的时候(忘记之前)停止复习,不是一件很愉悦的事吗?
3)“语录十二则”
5、这句说:我每天查抄本身三次。(或解作我每天以三件事查抄本身)。
何故谓:即“以何谓”。谓:叫。
省(xing醒音):查。身:本身,本身。
3、愠(yun酝音):愤恨。
20、颜渊:就是颜回,字子渊,鲁国曲阜人,是孔子最爱重的弟子。
不因为一些事情别人不晓得而愤恨,不是很君子(有涵养)吗?”
26、回:颜回。哉:表示感慨语气的助词。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说:比方平治地盘。
这句说:口里不说而内心记着它。
这句说;用破了也不遗憾。
这句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愿?
食:食品。饮:饮料。
18、孔文子:卫国的大夫孔圉(yu语音),号“文”。
1、时:按必然的时候。
孔子说:“我的欲望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宁;对朋友,使他们信赖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我。”
讲小我涵养方面,在于鼓励人建立弘愿,重视品德涵养。从这里多少能够熟谙一些当代思惟家治学、为人的态度,对先人有必然的启发作用。
22、这句说:穿轻暖的皮衣。
11、温故:复习旧的。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觉得师矣。”
33、平:修,治。
这句说:不夸耀本身的好处,不把劳苦的事情加在别人身上。
第三件事,对教员传授的知识,有没有熟谙(真正把握)?
13、殆(dai代音):精力倦怠而无所得。也有解作迷惑或伤害的。
第二条,曾子(孔子的弟子)说:“我每天以三件事查抄本身:
颜渊说:“我的欲望是不夸耀本身的好处,不把劳苦的事情加在别人身上。”
《论语》十二则,每则在原书里称为一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君子食无求饱》三则,选自《学而》篇;《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两则,选自《为证》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见贤思齐焉》两则,选自《里仁》篇;《孔文子何故谓之’文’也》、《颜渊、季路侍》两则,选自《公冶长》篇;《贤哉回也》一则,选自《雍也》篇;《默而识之》一则,选自《述而》篇;《比方为山》一则,选自《子罕》篇。
15、思齐:但愿同他一样。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敏:勤奋。 慎:谨慎。
这句说:找到高超的人,请他指教。
34、这句说:固然只倒上一筐土。
孔子的十二条语录
35、第十二条的意义是:中断是我本身中断的,进步是我本身进步的;肄业的人应当求之于己,自强不息。
31、这句说:(做学问)象积土成山一样。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